【军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
▲"祖国母亲在召唤"纪念碑,建于1967年,屹立于马马耶夫岗
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加格勒),一座位于伏尔加河畔的城市。它因苏联卫国战争而名声大噪,在这里进行的大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重要转折点。也正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后来人将斯大林格勒的故事搬上荧幕,用各种各样的视角来展现这场战役。本次,我们就来盘点那些荧幕上的"斯大林格勒"。
《兵临城下》:美国人眼中的斯大林格勒
提起斯大林格勒,相信很多人会先想到《兵临城下》这部电影(巧合的是,我国上世纪60年代有一部电影也叫兵临城下)。这部电影上映于2001年,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裘德·洛、艾德·哈里斯、蕾切尔·薇姿等英美演员主演。影片以苏联英雄、著名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为原型,讲述了瓦西里在斯大林格勒战斗的故事。
▲《兵临城下》海报
《兵临城下》是根据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纪实小说改编。虽然影片是以瓦西里·扎伊采夫为原型展开故事,但是经过创作后,影片中的瓦西里与现实还是不太一样。例如影片开始,瓦西里是作为新兵被用火车拉到斯大林格勒并驱赶到战场的,但现实中的瓦西里是一名海军岸勤人员,是在报纸上得知斯大林格勒的战况后志愿赶来参战,并被派到了因坚守斯大林格勒而闻名的第62集团军。
说实话,这部影片是典型的好莱坞商业片,而且带有西方看待苏联的偏见甚至是诋毁,对影迷观众有一定的误导(而且这部影片之后,一些影视作品和电子游戏也都以该影片描绘的一些场景设置剧情,相关内容我们稍后再说)。瓦西里本人的形象也有一定的曲解性。不过,影片对狙击手战斗的演绎还是很精彩的,比如瓦西里用五颗子弹放倒了五名德军的场景,以及与德国上校科宁的精彩对决。
《决战斯大林格勒》:德国人眼中的斯大林格勒
在看到这部电影之前,笔者一直在想的是,德国人到底是怎样看待斯大林格勒战役的?1993年上映的《决战斯大林格勒》,是从德国士兵的视角来看这场异常惨烈的战役。在这部电影中,德国导演维尔斯迈尔将战争的残酷、士兵友谊的考验以及士兵心理的扭曲充分表现出来,用真实的镜头向观众展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和哀怨。
▲《决战斯大林格勒》海报
这部影片有点先扬后抑的感觉,影片开头是经历北非战场的一队德国士兵们在意大利海岸享受休整时光,并且因战功而被授予勋章。但是"美好时光只在昨日",很快他们就被派往俄国前线,而且是投入到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中。随着战事的进行,这批士兵的希望逐渐变成了绝望,到最后也没能逃出斯大林格勒,各自落下了悲惨的结局。
其实影片对德军和苏军的描写还是很贴切的,特别是德军。作为主角的几位德国士兵,他们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战和外围的雪地上与苏军战斗,具有很强的战斗力。而且,士兵之间的友谊是很牢靠的。但是战争对他们有着极大的摧残,即使他们想搭乘飞机或徒步逃跑,他们仍然无法离开这炼狱般的战场。结局那位在雪地中抱着战友尸体的德国士兵,可以说是给了观众们的心理带来冲击和警醒,对战争要有一个反思。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苏联时代的胜利歌颂
有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电影,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这部《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了。这是苏联著名导演尤里·奥泽洛夫"卫国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在它之前奥泽洛夫执导的《解放》和《莫斯科保卫战》,还有《自由战士》以及苏联导演米哈伊尔·叶尔绍夫执导的《围困》,基本上构成了苏联卫国战争在荧幕上的时间线,《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的上映,让这个时间线彻底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