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场上战车轰鸣,检阅台前三军列阵。
能作为受阅人员方阵第八排面基准兵接受三军统帅的检阅,习惯了做幕后工作的王永朝做梦都没想到会有这一天。
2009年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和2015年“9·3”大阅兵,王永朝都是装备保障人员。就在“9·3”大阅兵正式受阅前夕,导弹发射车起竖油缸突发故障。王永朝立下“不排除故障不睡觉”的军令状,连续作业14个小时,最终成功排除故障。
平时,王永朝的战位是装填班长,负责导弹吊装。与战车上直接对空作战的岗位相比,这个岗位显得默默无闻,可王永朝付出的汗水与努力并不少。为压缩装填导弹时间,他带领装填班每天练习,一练就是10多个小时。有着13年军龄的他,曾创下装填700多枚导弹没发生一起事故的纪录,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就在刚刚,王永朝顺利完成导弹装填,征尘未洗便随战车一起列队受阅。从幕后走到台前,他激动地说:“能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是我一生的荣耀。”
中部战区陆军某旅上士卫少雄——
血性战狼扮蓝军
■记者 杨清刚 通讯员 杨 健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当检阅车驶过眼前那一刻,中部战区陆军某旅装步四连上士卫少雄,在受阅人员方阵中豪迈地发出血性呐喊。
有什么样的部队就有什么样的兵。卫少雄所在的部队是我军首支专业化蓝军。近几年,他们勇担重任,在对抗中让不少对手吃尽苦头,被誉为“草原狼”。
卫少雄就是狼群中走出的血性战狼。新训时,卫少雄因投弹用力过猛,左胳膊患上了创伤型关节炎,手术后仍有一片残留骨片无法取出。按规定,他的单杠课目可以免考,但每次参加体能考核,他都坚持以受伤的胳膊作辅助,用另一只手臂拼命往上拉,成绩不达到合格不停歇。
一次红蓝对抗演习,卫少雄带着两个班扼守某高地。面对一个营的进攻兵力,他坚守阵地沉着指挥,以重火器作火力掩护,前沿步兵使用轻武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迷惑对手,最终为友邻单位增援赢得宝贵时间。
“红军”要过硬,“蓝军”必凶狠。卫少雄经常拿这句话激励自己和战友,这是他的战斗格言,也是“草原狼”们的真实心声。
火箭军某导弹旅旅长徐东峰——
艺胆超群驭东风
■记者 王卫东 通讯员 宋开国 樊 坚
长剑昂首,引而待发。盛夏,火箭军某导弹旅旅长徐东峰端坐导弹指挥车屏幕前,凝视着散布草原深处的多个发射单元。
随着他一声令下,顷刻间烈焰升腾,多枚导弹冲天而起。数分钟后,导弹落区图像传来,发发命中,该旅实战能力再次得到新提升。
东峰驭东风,有人说,徐东峰就是为东风导弹而生的。从排长到连长,从作训参谋到旅长,他一直与导弹打交道,成长为优秀的长剑驭手。
艺高人胆大。2012年底,该旅首次受领某重大任务。没有经验借鉴,无可遵循惯例,但徐东峰对部队训练水平很有底数,代表部队签下“军令状”,仅用1周时间,就达到了规定的战备状态。前年,在上级组织的某项检验评估中,徐东峰带领部队携数枚战斗弹千里机动到某陌生地域。发射当日,受天气影响导弹瞄准失败,徐东峰启用备份,借助民用设施使导弹准确命中目标。
5年来,徐东峰带领官兵积极探索常规导弹部队战斗力的新增长点,创新提出10余种战法训法,很多在任务部队中推广。
“远程打击群,敬礼!”阅兵场连着练兵场,此次,徐东峰带领任务官兵整齐列队,光荣接受*检阅。而后,他们又将兵分多路执行新的发射任务。
第83集团军某旅突击步兵连连长曹林冲——
基准兵是“神枪手”
■记者 周 远 通讯员 张明明 张 宇
烈日炎炎,炙烤沙场。方队前列,一名手握钢枪、皮肤黝黑、眼神刚毅的上尉引人注目。他叫曹林冲,既是方队的基准兵,也是官兵公认的“神枪手”。
百步穿杨出自艰苦磨砺。刚毕业到部队时,曹林冲的手枪射击成绩并不好。为补上短板,他下大力气苦练射击技能。端枪挂水壶训练,别人挂一个,他挂两个,别人端3分钟,他端5分钟;为了克服紧张心理,每次射击前,一个800米冲刺跑成了他的训练“标配”……就这样,奋起直追的曹林冲,在高手如云的竞技场上成功摘得金牌。
今年年初,走上连长岗位的曹林冲开始在连队推行“干部一站式教学”,每名干部主教主考一个军事课目。他主动承担起轻武器射击的教学组训,从动作要领、心理素质到基础体能,手把手教、一对一训,全连射击优良率提高了三成。
今年4月,曹林冲所在单位与某陆航部队合编组建为新型作战力量,他成为一名突击步兵连连长。面对部队转型,这个“神枪手”连长不等不靠,主动学习陆航知识,研究典型战例,探索战术运用,带领全连打响了转型建设的“第一枪”。
郑州联保中心*兵站医疗队副队长孟龙——
汗水铸就高效救护
■记者 孙兴维 通讯员 王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