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纠正孩子的离奇想法
“为什么小鸟会在天上飞?”“为什么太阳会发热?”“我能去月球上坐坐吗?”“为什么我们的房子不能像小汽车一样跑?”孩子的脑袋里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他们的想法夸张离奇,那么多为什么,大人也回答不上来,问的不耐烦了,就会大声呵斥孩子几句“烦不烦呀,好好写作业吧你”;还有的家长为了把宝宝拉回“正规”,会纠正他们不切实际的想法,按照既定的事实给宝宝讲道理,不知不觉间,孩子的思维就如同大人一般常规化了。
3.给孩子提供标准答案
大人往往已经习惯了一个问题一个坑,正确答案与标准答案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脑海中,在孩子探索发问的敏感期,为了正确回答孩子的每个“为什么”,恨不得翻遍所有的百科全书。宝宝一问为什么,妈妈就给他提供了标准答案,将宝宝发挥想象、自由回答的路就给堵死了。其实,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并不一定非得提供标准答案,可以试着先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现成的答案会束缚孩子的头脑,让他失去思考的动力。
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曾指出:儿童内在有一股生命力,引导他走向目标,这是一种天赐的冲动,具有进化的原动力,这是使人体成长的生命力,刺激儿童从事各种活动,如果没有任何阻力,儿童得以正常的成长,自然会产生我们所谓的“生命的喜悦”。
这股生命力恰恰就是神奇而又抽象的想象力,它能让孩子的思维无限发散,是创新的原动力,还能让孩子从中获得快乐。每个孩子天生都有丰富的想象力,但你不能指望想象力好像法宝一样随时都能出来,开关一开,就天马行空的想象,开关一关,又马上听话老实做个乖宝宝。想象是一种态度和习惯,需要慢慢培养和保护。平时,家长可以通过这些小方法帮助宝宝启发想象力。
1.巧用认识和记忆,激发宝宝想象力
用想象力识人、识物
宝宝在初有意识开始结交新朋友,认识新事物时,由于自身生活经验所限,常常无法有效记忆。但如果将这些具象的事物转化成宝宝脑袋里那些有趣的小形象,那记忆起来就事半功倍了。比如,让孩子们用可爱的小动物去联想自己刚刚认识的小朋友,笑起来眼睛里有小星星的女孩是小白兔,那个又高又高又瘦的小男孩则像是小猴子。在记数字时,宝宝看到可能就会一阵头疼,但如果孩子可以把每个数字想象成另外一种事物,那记忆就会变得简单许多,比如“1”像孙悟空的金箍棒,“2”像大白鹅等等。想象力就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形成的。
2.通过亲子小游戏,让想象力自由发挥
亲子游戏也可以充分融入各种想象力,比如很多角色扮演类的游戏可以促使孩子不断模仿、想象别人的行为,宝宝也可以从这些想象中获得莫大的满足感。
魔法精灵游戏
这个游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可以说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我认识一位爸爸,他告诉宝宝说在红灯不能过马路的时候,用力吹几口仙气,就可以把红灯吹成绿灯。有的妈妈也非常聪明,有时骑电动车接孩子放学时,她会佯装电动车没电了,对孩子说:“宝宝,电车快没电了,快帮妈妈喊下蓄电咒语,于是宝宝就煞有其事的喊了句咒语:”阿布拉卡达布拉。”车果然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