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主要就业单位是民营企业,且规模都不算太大。
2022 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52.40%);从规模来看,2022 届本科毕业生积极服务于中小型单位发展,就业于 300 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的比例为 72.88%。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流向以“其他企业”为主,占比为 51.32%;“其他教学单位”次之,占比为 28.54%。专科毕业生单位流向以“地方基层项目”为主,占比为 99.87%,“其他教学单位”次之,占比为 0.13%。

第四,省内是就业主战场,长沙相对又最多。
2022 届本科、专科毕业生均主要在本省就业,比例分别为 67.03%、99.16%。除本省外,本科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省份还有广东(17.40%)。具体到城市,2022 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长沙(36.89%)、深圳(7.38%)、株洲(4.64%),专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衡阳(11.99%)、郴州(11.99%)、邵阳(11.32%)、永州(11.32%)、张家界(10.98%)。

2021 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省内就业(80.06%),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其中,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分别为 71.83%、100.00%。此外,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占比分别为 8.28%、1.07%、1.00%。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长沙市(43.20%)和郴州市(7.71%);其中,本科毕业生流向长沙市(64.33%)的占比相对较高;专科毕业生则主要流向了郴州市(13.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