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亲子阅读
三、开始识字到自主阅读之路这个时候亲子阅读、轮流阅读、自主阅读,根据孩子的兴趣我们都有尝试。她有时会想自己读,那我就不打扰她,如果想要妈妈一起读,我们每人读一页轮流读,再有时她犯懒想要妈妈读,那我就像原来亲子阅读一样继续给她读。
关于选书方面,我选择了很多有趣的桥梁书。
桥梁书《阅读123》
桥梁书是介于图画书和章节书之间的一种过渡书籍,它的主题接近儿童的生活经验,采取幽默有趣的童话故事形式,帮助孩子从喜欢阅读开始,渐渐适应字数增多、篇幅加长的文字书,最后由"亲子共读"转入"独立阅读"。
桥梁书的文字大都在1万字以内,页数不超过100页,文图比例约为1:1或者1:2,字体通常都比较大,文字浅显易懂,句型简短简单,故事兼具趣味性和文学性,又能深入孩子心理,很容易一口气读完。
桥梁书这头连着父母,父母把孩子送上桥,扶着他自己走一段,然后那头连着孩子,让孩子走向独立阅读之路,这就是桥梁书的巨大作用。
我们说,让“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从绘本过渡到图书,从依偎看读,到听读,到独自看读,对孩子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成长。而此过程中,书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
大班和一年级上学期,孩子大量阅读桥梁书,大概有100多本,比如《阅读123系列》、《启发童话小巴士》、《是谁在摇铃》,《晴天有时下猪》、《一年一班萌学园》、《小猪唏哩呼噜》、《我爱阅读》等。
桥梁书《我爱阅读》
这期间也读了一些经典的章节书,比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国际大奖小说系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已经能够自主阅读,识字问题我也不用再担心。
尹建莉老师说,在对女儿圆圆的教育中,她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
看到有很多父母在脱离阅读环境在教孩子认字,实际上孩子可能现在认识了,但在实际的语境中还是不认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提出“有意义学习”,这是一个和“机械学习”相对立的概念。他的重要论断是:有意义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依据他的理论,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所以是低效学习。
不建议低效识字
五、 自主阅读后,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识字无痕,顺其自然的慢慢实现了识字和自主阅读,是几年的亲子阅读带来的一个副产品。
1. 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大
当识字量逐渐增大后,孩子的阅读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自主阅读给她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放学后回家会先找本书看会,做作业的间隙也会翻翻。周末外出都会带本书,等上菜的那个时间就会安安静静地沉浸在书里。
从小读书的孩子持有对书籍长久的兴趣,读书是最好的一个让孩子静下来享受文学之美的一种方式。孩子能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捧着一本书静静的感受阅读的美,我想几年的付出也就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