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论
1 劳动的概念
劳动是 人类创造增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活动,是指人类在自身智能分配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创造增加社会财富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等方面需要的有目的的经济行为活动。
劳动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 维持自我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人类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其它自然界生物维持生存的手段是掠夺。随着人类科技识的发展和制度文明的提高,人类逐渐认识到获取财富的最好方法是劳动创造,而不是掠夺。不劳而获得行为不是经济行为,而是社会规范行为。
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有许多和劳动有关联的成语故事。如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其历经艰难,治疏水患,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经济劳动行为。又如愚公移山,虽然效率堪忧,但精神可嘉,其行为也是劳动节约财富行为。要知道山区的产品运不出来,就是浪费。要想富,先修路。古人也有,只不过是生产力有限。
劳动是人类自觉性的有目的可以复制的经济活动。劳动是一种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是人类为创建美好生活和文明发展目的需求的行为方式。可以说,不能满足需求的劳动不是劳动,可称无效劳动,可以满足需求的经济行为才是劳动。经济学是讲有劳动的经济学。劳动根据人体参与的不同可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方式。
在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里,有许多获取财富的手段。掠夺,剥削,劳动,赐予等都出现在人类生活的世界里,也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只有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改变了人生。其他的都是互相舍弃,互相博弈的结果,是以他人劳动奠定自己幸福的结果。是零和游戏,不是双赢之道。
劳动是人类自身需求和社会需求下主观意识的行为活动。这种主观意识支配下的行为活动,由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同,导致有人失败,有人成功,有人致富,有人*。但劳动毕竟是经济学中创造财富的唯一手段,五千年的社会发展历程和文化辉煌无疑印证了这一点。因此我要说,劳动创造未来,劳动创造幸福。
劳动是艰辛的,劳动是努力奋斗的代价。我们说劳动的价值是说,每一份的成功都是其努力付出的结果,每一次需求的满足都是其劳动代价的证明。没有劳动付出,哪有价值的回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许我们会失败,但没有劳动,就没有价值回报!
劳动并不是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单项运用,他是人类在自身智能分配下,灵活支配大自然物质的综合行为。古人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充分说明了劳动是物质运用和科技思维的双重运动。
劳动包含生产,生产需要生产资料、动力能源和科技思维,他们是生产的三要素,也是劳动的三要素。他们形成了生产力,也就创造了商品,创造了价值。由于劳动具有的主观意识差异,生产力的正确运用和失败提醒着我们生产力也是社会阻力和社会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何提高生产力动力发展是人类文明前进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劳动,空谈需求。
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为了创造财富,创造幸福,每一次的创造都是一次需求的满足,梦想的实现;每一个的成功都也是需求的指引,劳动的目标。没有需求的劳动是无效劳动,没有劳动的需求是临渊羡鱼,望梅止渴。这都在说明劳动和需求是创造价值的共同因素,二者不可得分割,共生共荣。
劳动是人创造价值的必然手段。
从哲学高度看,劳动是主体、客体和意义的内涵集成体。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
脑力运动
脑力运动是指以大脑神经系统的运动为主,以其他生理系统的运动为辅的主体运动,如思考、记忆等。
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是脑力运动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低等动物的大脑由于不具备第二信号系统,不能相对独立地进行脑力运动,它只是为体力运动或其他运动提供必要的本能控制信号,从属于其他形式的运动,因此脑力运动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运动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