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就更是如此了,马拉松的前半程也许现在我国有很多人都能跟住非洲选手,但是在转折点和后半程就难以坚持,能力的不足和心态的改变让我们望而却步。这时候,有很多选手不会去追寻应该怎么练,到底差在哪儿。而是去谈论天赋,讨论人种,抱怨和天赋高的人比赛不公平。其实,这仅仅是自我麻醉的表现。
关于人种起源,有一种理论认为现代人是某一地区的早期智人“侵入”世界各地而形成的。这个地区曾经被认为是亚洲西部,但现在则改为非洲南部,很多人认为全球各地人类的祖先都是非洲人。
人种能力的大小是在常年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这些必要素质是由周边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并不是天生的。
黄种人的先祖为生存,常年以耕种为主,破坏黄土高原植被,使黄土流失严重,黄河成了混浊的黄水河,常年饮用含黄色素的水,食用桔子等黄色食物,栖于黄土洞穴,成天生活在黄土环境中,遗传基因从内改变了人的肤色。
白种人的肤色是因为其先祖常年在阳光照射不足的低温带游牧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特别是冰期,干万年的洞穴生活更加剧肤色发白,基因也随之改变.“碧眼金发”也是低寒少光导致的,这并非先祖生来如此。
黑种人先祖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皮肤变黑也是必然。黄种人在强烈的阳光下很快变黑,离开阳光又渐渐发白,足以说明人的肤色与阳光照射有很大的关系。
黄种人自古以农耕为主,白种人游牧占主导,黑种人狩猎为生到现在生活条件依旧堪忧,基普乔格也曾说,艰苦的环境是保证优秀的基本条件。
这样流传下来,生活方式的不同让人从小就有了不一样的身体素质发展趋势,而这种趋势和生活方式不会仅仅因为想要赢得一场比赛而改变,科学与刻苦精神的对比,如果不能与世界接轨,挖掘他们为什么强的根本,那也很难理解国际顶尖选手为什么那么强。
3、中国人从来不输外国人,关键看我们怎么做
中国一直以来由金牌论,很多跑友批判中国体制也是这个原因,说如果中国能够摆脱这种理念才能有较好的发展。
其实金牌论本身没什么问题,如果有实力争冠,任何人参加比赛都会拼博争胜。
我们称霸世界的国球乒乓,正是靠着永不服输的精神和世界先进的训练手段保持多年屹立不倒的,如果说我们天生就适合做这项运动,未免过分了,因为在比赛当中能够看到,只要我们有所懈怠,对手就有很大机会,尤其近两年日本选手给我们的冲击很大。
马拉松也是一样,首先不是我们适不适合做这项运动,而是我们想要达到什么高度,有什么样的计划和手段。
大家都知道,11年以来,中国都没有出过2小时10分以内的选手,这里面的问题有很多,说得绝对一些,这跟天赋根本没有关系。因为我们不是没有出过高手。更关键的是我们的动机和训练手段在这11年没有过进步。
在上周,马拉松助手推出了中国跑姿与世界选手的对比,多布杰、董国建、杨定宏的跑步技术都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