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母凭子贵,年仅22岁成太后
我们都知道顺治帝是一个很是痴情的皇帝,不过并非对孝康章皇后痴情,也并非对孝庄为儿子挑选的两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痴情,而是董鄂妃。
不过孝康章皇后也算比较幸运,刚入宫不久,顺治帝就下旨废后,将第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降为静妃,虽然此事对孝康章皇后没什么关系,毕竟她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福晋而已。
但是因为孝康章皇后刚入宫,顺治帝也新鲜了一段时间,孝康章皇后很快便有了身孕。
孝康章皇后并不得顺治帝宠爱,但她很是识时务、懂权谋,知道如何讨孝庄的欢心。
顺治十一年春,孝康章皇后前去慈宁宫给孝庄太后请安,孝庄看到她的腰间似乎有龙纹环绕着,感到很是诧异,便问孝康章皇后是否是怀有身孕?
得知孝康章皇后怀有身孕,便对身边伺候的人说:“我在怀皇帝的时候就有这样的预兆,今佟妃如此,生下的孩子必定会有大的福气”。
“我妊皇帝实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
孝康章皇后生玄烨的时候,果然有祥瑞之兆。
“合宫异香,经时不散。又五色光气,充溢庭户,与日并耀。”
皇子的出生,让年仅15岁的孝康章皇后如释重负,毕竟身在后宫之中,母凭子贵还是很重要的。
但是孝康章皇后沉浸在为人母的喜悦中没几天,孩子便被抱走了,需要去别处抚养。
毕竟那时候的孝康章皇后不得宠,位份也不高,不能亲自抚养自己的儿子。
孝康章皇后生子后不久,两位博尔济吉特氏姐妹入宫,姐姐被封为皇后,也就是孝惠章皇后,妹妹被封为妃子。
顺治虽然不喜欢这两位来自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与妃子,但是庶妃还是很多的,再加上后来钟情于董鄂妃,孝惠章皇后便很快被顺治帝遗忘。
顺治十三年八月,董鄂妃被顺治帝接入宫中直接封为贤妃,并且很快便封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而孝惠章皇后是在福晋的位置上默默无闻。
也是在这一年,孝惠章皇后的父亲佟图赖因病请求退休,顺治帝将其加封太子太保,2年后病逝,追赠为少保,谥号为“勤襄”。
顺治十五年正月顺治帝因的天花去世(还有一种说法是出家为僧),年仅24岁而已。
顺治帝1一共有八个儿子,只是长子、四子、六子、八子早早夭折,剩下的四个儿子分别是:二子福全,三子玄烨,六子常宁,七子隆禧。
顺治帝这四位皇子的生母地位都不高,都是庶妃,福全的生母是董鄂氏,玄烨的生母是佟氏,常宁的生母是陈氏,隆禧的生母是纽氏。
董鄂氏与纽氏都是满人,隶属于满军旗,而玄烨的生母佟氏属于汉军旗,要论出身的好像皇二子福全稍微高贵一些。
但选皇位继承人不仅仅要看出身,还要看德行,在孝庄太后的支持下,年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登基称帝,他登基的理由很简单:曾经得过天花。
另外孝康章皇后确实也懂权谋,深得孝庄的喜欢。
03 年仅24岁便病逝,实在可惜
顺治帝弥留之际,为康熙帝玄烨留下了四位顾命大臣:索尼、鳌拜、苏克萨哈与遏必隆。
1662年康熙元年十月,康熙尊称嫡母为仁宪皇太后,生母佟氏为慈和皇太后,这还是大清第一次出现两位皇太后并尊。
康熙二年二月庚戌,崩,年二十四。初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
这一年孝康章皇后只有23岁,在后宫之中苦熬了8年,终于有了出头之日,终于可以开始“安享晚年”了,但很可惜,她仅在皇太后的位置上待了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与康熙二年二月病逝,年仅24岁而已。
关于孝康章皇后的死因,史料中没有任何的记载,这反而引起了我们的质疑:真的是孝庄*母保子吗?
毕竟康熙年仅8岁登基,朝中大权全都在四位辅政大臣的手里,康熙想要稳坐帝位,除了依仗自己的兄弟们,最可能借助的势力便是孝惠章皇后的娘家人。
如此以来便很容易形成外戚专权的局面,对于巾帼英杰孝庄来说自然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所以对孝康章皇后动手。
不过这仅仅是一种猜测,毕竟我们没有相关的史料佐证。
不过孝康章皇后刚去世的时候,只是被追封为“孝康皇后”,并没有“章”字,牌位还不能入太庙,甚至想要将孝康章皇后的陵寝葬入妃陵,毕竟孝康章皇后在顺治帝在时,只是一个小小的福晋而已。
但孝庄觉得不合适,毕竟是皇帝生母,孝康章皇后得以与顺治帝合葬于孝陵;不过孝康章皇后的牌位只是供奉在孝陵大殿的西暖阁内。
康熙八年康熙帝亲政以后,鳌拜被扳倒,康熙帝为了抬高其生母的家族地位,将佟养真这一支从汉军旗真蓝旗抬旗到正红旗,后来到康熙二十七年又将其抬旗至满洲镶黄旗。
而康熙的生母佟氏也被称为佟佳氏,成为清朝八大姓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