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兴凯刺鰟鮍 鲤科
中文名:兴凯刺鰟鮍(兴凯鱊)
学名:Acanthorhodeus chankaensis
英文名:Xingkai bitterling
种类:淡水产品-鱼类
分类:鲤形目、鲤科、鳑鮍亚科、鱊属、兴凯鱊
体扁薄,呈椭圆形。无须。下咽齿1行,齿面有锯纹。侧线完全。背、臀站有硬刺。
生殖期在4~5月,雄鱼吻部具珠星,雌鱼产卵于蚌类的鳃瓣中。卵粒大,椭圆形。
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生活于“江湖浅水区。主食藻类和植物碎屑。
9峨嵋刺鰟鮍 鲤科
中文名:峨嵋刺鰟鮍(峨眉鱊)
学名:Acanthorhodeus omeiensis
种类:淡水产品-鱼类
分类:鲤形目、鲤科、鳑鮍亚科(鱊亚科)、鱊属、峨眉鱊
模式产地:峨眉山
体扁薄,呈椭圆形。口须1对,长度大于眼径。下咽齿1行,齿面有锯纹。侧线完全,背、臀鳍具硬刺。
生殖期间雄鱼的吻部出现珠星,雌鱼产卵管延长。
常生活于山涧溪流的缓水区。个体小,体长不超过9厘米。国内分布四川峨眉山的溪流,长江水系部分支流,四川岷江水系。
如何在众多鰟鮍中快速区分大鳍鱊、峨眉鱊和高体鰟鮍(95%以上准确率,前提,有且只有这三种的时候):
1、俯视,峨眉鱊较宽,即较肥厚。大鳍鱊、高体鰟鮍体窄。
2、手感,峨眉鱊、高体鰟鮍较光滑,大鳍鱊较硌手,即表面不光滑。
综上所述:
峨眉鱊:肥且滑。
大鳍鱊:瘦且粗。
高体鰟鮍:瘦且滑。
从鱼类分类学、鱼类形态学角度来分析,三种鱼的鉴定方法如下(有且只有这三种鱼):
1、看侧线鳞,高体鳑鲏侧线鳞不完整。
2、看口角须和背鳍分支鳍条,峨眉鱊口角须较长,背鳍分枝鳍条在15根以下;大鳍鱊口角须极短,背鳍分枝鳍条在15根以上。
10黑龙江鰟鮍 鲤科
中文名:黑龙江鰟鮍
学名:Rhodeus sericeus
俗名:葫芦籽
种类:淡水产品-鱼类
分类:鲤形目、鲤科、鳑鮍亚科(鱊亚科)、鳑鲏属
体侧扁,轮廓略呈椭圆形。口小,端位。下颌略比上颌短,无须。背鳍及臀鳍均无硬刺,背鳍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侧线不完全。
雌、雄鱼外形有明显的区别,雄鱼个体小,吻较短,腹鳍较短,尾柄较高;生殖季节雄鱼眼球上方具鲜艳的红色斑,吻部和眼眶上缘具白色珠星。
生活于水草茂盛的缓流或静水中,为草食性鱼类。分布于欧洲及我国黑龙江水系。
11彩石鳑鲏(彩石鰣) 鲤科
中文名:彩石鳑鲏(彩石鰣)
学名:Pseudoperilampus lighti
种类:淡水产品-鱼类
分类:鲤形目、鲤科、鳑鮍亚科(鱊亚科)、鳑鲏属
体高而侧扁,体稍肥厚,头后背部隆起,腹部较圆,身体外形呈卵圆形,与高体鳑鮍很相似。头较小而短,吻短而尖。口端位,口角无须。眼较大,位于体侧中线偏上方。鼻孔位于眼前缘上方,离眼前缘较近。鳃耙短小,排列较密。
背鳍外缘略向外凸起呈弧形,无硬刺,其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最后一片鳞片稍远。胸鳍较长,末端后伸接近腹鳍起点。腹鳍起点在背鳍起点之前,后伸更接近臀鳍起点,至胸鳍起点较至臀鳍起点为远。臀鳍无硬刺,其起点位于背鳍第三根分枝鳍条正下方。尾鳍深叉形。鳞片较大。侧线不完全,仅在鳃孔上角后方有3-6片。
生殖季节雄鱼吻端具有两簇白色珠星,隆起较高,臀鳍边缘有较宽的黑色饰边,在最末一个侧线鳞处有一条不十分明显的淡绿色横斑。生活时体色鲜艳,雄鱼体色较艳丽,眼球上方为桔红色。鳃孔上角第一个侧线鳞上有一个蓝黑色大斑点。尾柄中部有一条黑色纵纹,向前延伸至背鳍起点的正下方,或超过背鳍起点。背鳍、臀鳍和腹鳍均呈浅黄色。幼体和雌鱼的背鳍前部有一个灰黑色大斑点,雄鱼不明显。尾鳍上下叶之间还有一条桔红色的纵条纹。
生殖期雄鱼的吻部具珠星,色泽鲜艳。第一次性成熟为1龄,生殖季节在4-6月,怀卵量小,一般为300--500粒。产卵于瓣鳃类的鳃水管中。
常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溪河、水沟、池塘或稻田等水体中,喜集群。其食物主要是水生植物碎屑、藻类、周丛生物和水蚤等。
个体小,最大不超过6厘米。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