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伟教授借助电影,用感性的语言表达了在观课、议课中从经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生动地诠释了教师日常观课议、课中的智慧分享。——《上海教育科研》
电影中的教育案例既源于现实,又经过了艺术的提炼,更具吸引力,对教师的影响也更深远。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观看影视作品,使我常有新的感触和发现。——陈大伟
和其他形式的案例比较,电影作品中的教育案例具有主题鲜明、焦点集中、形象性强、不涉及当事人隐私等特点,值得开发和利用。——陈大伟
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电影的诞生是个奇迹,奇在现实竟能如此奇妙地瞬间再现。电影的全部就是在努力使这种神奇感永存和再生。——夏昆
“光”是上帝带给人类的第一份礼物。在枯燥单调的语文课堂上,电影也是照亮学生的一束光,光影世界是教师带给学生的最好惊喜。没有电影的语文课堂,是有缺憾的语文课堂,没有电影的人生,不值得一过。——王开东
电影课是新教育的重要课程门类,是综合课程。我一直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的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改变,从当初的竹简到后来的纸张,如今的观赏影像从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阅读。
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魅力给人以直观、感性的力量,与经典著作相辅相成,更加完整地塑造着我们的精神世界。由电影走向书本,本身也是培养阅读兴趣,加深对于经典作品理解的重要途径。让教师从电影中汲取教育的力量,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办法,值得我们更多地尝试与推广。——朱永新《新教育年度主报告》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
数年磨一剑,观影悟人生
——《影像中的教育学:从电影中
体悟教育与人生》
作者|陈大伟
曾经有朋友问我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这引发了我对自己的审视。中师毕业后,我辗转与不同的学校和岗位,自觉定心不足、又不算勤奋,我不敢大言不惭地说在什么方向很有建树,但涉猎过的问题却不少:校本研修、教师幸福、教育科研、教育案例、观课议课、教师职业道德、有效教学、理想课堂建设、班主任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我到底在研究什么?思考后我得到这样的答案:我只是在研究中小学的教育实践问题,在思考中小学教师遇到的麻烦。中小学教师需要什么我就尽心研究什么,中小学教师喜欢什么我就尽力去研究和提供什么。
多年的教师教育实践让我体会到:中小学教师需要教育案例,喜欢基于案例的学习和交流。那么,什么是案例?我认为,就其结构和意义,它犹如“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人生道理,“寓言”就是寄托着人生道理的故事;而案例则是蕴含着问题、困惑和启示的故事。寓言需要我们思考和理解,案例需要我们解读和分析。在案例研究中,案例选取是基础,案例解读是关键。
我对教育案例下过的一些功夫,都凝结在《教育案例写作与研究》一书中。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电影中的教育案例既源于现实,又经过了艺术的提炼,更具吸引力,对教师的影响也更深远。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观看影视作品,使我常有新的感触和发现。分享这样的感触和发现,也常给参与老师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例如,在一次培训活动结束后,一位穿着背心、趿拉着拖鞋和的老师走过来,深有感触地对我说:“我的年龄大了,打算最近就写退休申请,本来也没有想参加什么培训,可今天看了你推荐的一些电影片段,听了你解读的教师生活,我想再工作几年,还要为生命留下一些痕迹。”还有老师在听过我的电影解读以后,在博客里抒发自己对电影案例的喜爱和感悟:“相信岁月会让我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我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但《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电影告诉我,我的努力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让他们走向更幸福的人生,所以我期待看到每个学生的成功,替他们高兴,也为自己自豪。”在“‘黄浦杯’长三角征文十周年纪念活动暨黄浦论坛”上,我借助电影案例做了主题报告,《上海教育科研》有这样的评价:“陈大伟教授借助电影,用感性的语言表达了在观课、议课中从经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生动地诠释了教师日常观课议、课中的智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