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网络上有一个热度很火的话题:
当你去面试,面试官问你:“你前面一位面试者是清华毕业的,为什么我要录取你,而不是他呢?给我一个录取你,拒绝他的理由。”
若你身临其境,你会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
评论区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
有抖机灵的:
“他这么聪明,肯定懂劳动法,但是我就不懂。”
有表忠诚的:
“贵公司可能只是他的起点,但绝对是我的终点。”
还有林黛玉文学的:
“哎呦,看来是我来得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诸如此类的回答,层出不穷。
不过获赞最多的,却是这个版本:
“您可能只是他的备选,但是我永远都是您的备选。”
“他那么优秀,说不定将来能成为您的领导,但是您肯定永远都是我的领导。”
“虽然他是985,但是我能996啊。”
“拒绝我可能对您来说不算什么,但是拒绝他能够您吹一辈子。”
底下网友纷纷评论:
“能说出这些话的人,去哪儿都吃得开。”
“能有这种思路的人,肯定不一般。”
说到底,让网友赞叹的是这种求职者在讲话方面的高情商。
面试与生活一样,不止检验你的能力,更是一场考验你会不会说话、懂不懂人情世故的考试!

来源:视觉中国

多少优秀的人,都毁在不会说话上
我一个负责面试的朋友说,许多求职者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求职失利很可能是由于不会说话导致的。
从古至今,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项对面试有着重大影响的能力。
许多求职者认为,面试的重点是展示个人的学历背景、聪明才智、专业能力等。
认为自己只要学历出众、奖状成山、专业知识过硬,就一定会在面试过程中脱颖而出。
但他们忽略了,在短短几分钟的面试时间内,你能向面试官展示的,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你的表达能力。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考到40岁都未能考中。
有一次,考场失意的他意外获得了一次皇帝直接面试的机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推免。
当时他在王维家做客,恰逢唐玄宗驾到。
人才偶遇雇主,这乃是一场千载难逢的面试良机。
在好友王维的极力推荐下,唐玄宗便让孟浩然吟诗一首,以此来考察孟浩然的才学。
对于孟浩然来说,这无异于是一道送分题,简直易如反掌。
结果,这位求职者偏偏选了一首《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面试官唐玄宗听罢,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说罢,便拂袖而去。
原来《岁暮归南山》是一首表达怀才不遇心情的牢*之音,玄宗听到,自然龙颜不悦。
这本是一场面试内推、直通offer的机会,却演变成一场“史上最尴尬”的面试。
他明明可以吟诵“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无奈却表达有误,与良机失之交臂。
罗振宇曾说:“职场,或者说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是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大诗人,如果不会说话,表达能力有缺陷,也可能与好工作失之交臂。

来源: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