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九艳阳天”和“九九重阳”不是一回事。
1、“九九艳阳天”代表的时间是“惊蛰”前后,正是艳阳高照,雪化冰消,春暖花开的时候。
这里的“九九”,是指“冬九九”中“数九”数到了第九个九,是从“冬至”以后第73天开始的。我国古代将冬至日算起的八十一天分为九段,各为九天,称为冬九九(简称九九或数九天气),并按次序定名为一九、二九、三九、…九九。
因冬至日在现行公历中基本固定,所以一九至八九的开始日期也是这样。但闰年的最后一个九天(即九九)开始日期提早一天。
2、“九九重阳”中的“九九”是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
重阳节一般在“寒露”至“霜降”之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秋高气爽,却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所以*会在《采桑子·重阳》中咏出:“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古人把自然数也分作阴阳。一、三、五、七、九是阳数,二、四、六、八是阴数。九月九日,月、日都逢阳,而且是最大的阳数,所以称重阳节,并且当作老人节。古人在这一天,要登高,要会友。所以唐人王维会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留下“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千古绝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