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秦汉玉器的铺垫和制造,佩饰玉器在唐宋元时期迎来真正的普及和推广,民间佩玉风靡一时,主要的品种不仅有头饰,牌饰、还有佩饰和坠饰等。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唐代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民族大融合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佩饰玉器在以前皇宫贵胄身份专属的进行极大的扩充,在民间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在制作玉器琢磨和制造工艺上,对一些繁琐的环节进行了提炼和浓缩,使玉器的制造和推广更加便于普及。
那些代表着古代复杂的佩玉体系,仅在小范围内继续保持着传统的规格并流行,而日常的佩玉则以追求简单化及装饰性为主。
唐代以后,佩饰玉的纹饰开始更加丰富,并大量的借鉴了绘画艺术而对造型设计加以变化,那些占用材料圆雕风格的佩饰玉数量开始逐渐减少,特别是玉佩的纹饰变化多端,大多为花鸟、动物和人物,而且多为片形牌饰或者鸟、兽形玉坠。
目前从各考古遗址和挖掘现场中已发现了很多宋代的玉牌、玉坠,这其中以四川广汉宋代窖藏出土的玉器最具有典型性,出土的这一组玉件中不仅有镂雕牡丹纹玉片、鸟纹玉牌、还有兽面纹玉片,双鸟坠,双童玉坠、堆云形坠、云拖日形坠及带扣、带钩,带饰等。
三、明清时期玉佩饰的特点
佩饰类玉器,也是明清之时品种最繁、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玉器一个品种,题材也十分广泛,不仅有植物花卉,动物、还有人物、蔬菜瓜果,以及仿古玉佩等。
明清时期的佩饰类玉器中,主要是以牌饰最为多见,其造型设计艺术也极为普通,但由于距今时间较短,存世量较大,随着近年来人们对配饰玉器的关注,作为男性颈下少有的配饰物品,对玉牌子的偏爱和市场欢迎程度开始增强,这一类玉佩饰的仿假也成为市场销售很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