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不管你是在什么地点,穿什么衣服,是女明星还是普通寻常女性,走在街上遇到陌生人还是身边熟人,都确实有几率遇上不同程度的*扰,甚至是恶性案件,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因此,不管你生长在什么环境下,只要你是女孩子,就得不得以地学会一些“防身技能”。
朋友@小A 长年合租的经验,让她养成了一些习惯:
01
比如点外卖和网购的时候从不写自家的具体地址,都要求送到楼下或者指定的快递点;
02
在自己屋门口放一双男鞋,或在阳台上晾晒男性的衣服,以表明“自己不是独居女性”的身份;
03
在外面的试衣间/卫生间的镜子换衣服之前,很多女性都会伸手指戳一下,看看是不是被动过手脚的“单向镜”。
04
一个人深夜坐出租车的时候,会佯装给家里人or男朋友打电话,说一些类似于:“在街口便利店等我就行了,正好顺便买点吃的”。顺便记录下车牌号发给朋友。
......

可能有些人一定会问:“这样做有必要吗?”、”世界没你想象的那么邪恶“
事实上,你问问每个女孩子的父母,他们一定会告诉你:“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因为一旦碰上了就是100%”
女孩的父母们对这样的故事总是格外敏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这种教育可能从青春期、甚至更早以前就扎根于女孩子的世界里了。
好友@小七 就曾对我吐槽过,她小学毕业的时候本来约定和几个关系好的男女同学一起出去吃肯德基,却被父母拦下。
父母痛心疾首地警告她,这些男同学有可能在她的饮料里“下药”,坚决反对她去,甚至还打电话给她的朋友,警告对方不许和自己的女儿来往。
缺席了和好友最后的告别,是@小七 童年的一大遗憾。
虽然你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就好像很多人说的:养了女孩就得多担一份心。
但是这些“过度紧张”永远是放翻不过来的。如果只从女性出发,去防范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像小龙女一样待在古墓里永远不出来才有可能杜绝。

仔细问问身边的女孩们,她们很多都有过被*扰或被跟踪的经历,久而久之,她们也被“训练”出了一套“求生避险指南”。
相比之下,身为男孩的家长,能够从小教育孩子要为女性考虑,凡事细腻周到一点,比如走夜路的时候不要紧跟着一位女性,要保持距离,甚至在背后经过别人时候发出点声响;出去旅行要提前跟人家家长打好招呼,安排好行程让别人放心等等。
这份“贴心”的绅士教育要比女孩家长的“神经质”全方位看管教育要管用的多。
有些男性甚至都不能理解。
我的朋友@An 在某宝买了一个针孔摄像头检测仪。
和男友在外面约会开房的时候,她都会把房间里的插座、镜子、开关一系列地方仔仔细细的检查一遍。
男友总是不理解她这种行为,觉得她是小题大做。
可是平心而论,如果真的被偷拍,女生要承担的代价比男生要大的多。
所以,身为女性,总是不得不防,哪怕我们也清楚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很低。

如果说女性这些,是过度的自我保护、戏太多想太多;
到了强奸案真的发生,又怪一定是女性穿太少,不知道保护自己。
那么,女性到底穿多少、具备多少医学和生活常识、强身健体到什么地步,才是安全的?才是不神经质的?
问题的焦点从来都不是女性。
正如网友们所说的,“我们在不断教育女性不要做这,不要做那,但却很少有人教育男性如何尊重女性、保护女性。”
每当有恶性事件发生时,总有专家呼吁女性提高防范意识。
于是,女性被教导要早早回家、穿着保守、不苟言笑。
而且这些针对女性的“安全建议”,已经不知不觉中,不停压缩着女性的生存空间。
可即使这样做,还是不断有恶性事件发生,导致女性的防范意识已经过高了。
因为没有边界的防范,已经造成了很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