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也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之称。
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不同的故事和风景。
无论是春天的桃红柳绿、夏天的绿树成荫,还是秋天的金风玉露、冬天的白雪皑皑,月份和四季之美都深入人心。
古人根据节气、农事、花期、时辰等,赋予一年十二个月不同内涵的别称。
01
一月丨孟春:朝乾夕惕
孟春、柳月、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岁始、肇春、初阳。
吴自牧在《梦粱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称柳月。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韩愈《和崔舍人咏月》
02
二月丨杏月:草长莺飞
仲春、卯月、如月、夹钟、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
《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五代 ·冯延巳《阮郎归其一》
03
三月丨桃月:春和景明
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为“桃月”。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04
四月丨槐月:陌上花开
孟夏、巳月、余月、中吕、初夏、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麦秋至。”
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
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梅月多开户,衣裳润欲滴。
——贯休《寄王涤》
05
五月丨榴月:榴花似火
仲夏、午月、皋月、蕤宾、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种。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
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韩愈《题榴花》
06
六月丨荷月:移舟采荷
季夏、未月、且月、林钟、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为“伏月”或“荷月”。
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