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柔妈
作者简介:国家心理咨询师,从业心理工作多年,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柔妈,更懂教育。
本文导读:妈妈烧毁上初中女儿的情书,大闹学校,结局令妈妈后悔不已……请所有家长多了解一些青春期知识,科学预防和面对早恋的女儿。
初中,高中的孩子进入青春期,荷尔蒙因素使孩子情窦初开。很多男孩或女孩有了自己心仪的对象。性格勇敢开朗的孩子就开始猛烈追求喜欢的人,孩子们就出现了早恋问题。
早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如何面对早恋的家长。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截然不同。
今天柔妈就和大家分享两个不同的早恋案例。看完你就明白该如何面对女儿的早恋问题了。
01
琳琳是初三的学生,长得高挑,漂亮,在学校有“校花”的称号。不仅如此,琳琳学习也很好,是很多男孩暗恋的对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琳琳从初一就开始陆续的收到情书。
琳琳妈妈知道女儿漂亮,平时对女儿也是严格教育,琳琳稍晚一点回家,妈妈就会追问许久。琳琳对妈妈的做法也是十分反感。琳琳性格温顺,怕妈妈难过也就没有反驳妈妈。
可是,悲剧就从某一天开始了,琳琳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情书。情书的”特别”不是内容,而是写情书的人。因为这个男孩正是琳琳暗恋许久的班长。
班长同琳琳一样也很优秀,琳琳爱慕他也是情理之中。回到家,琳琳小心翼翼地把情书收藏好,然后哼着歌和妈妈聊天,显然心情比平时好很多。
琳琳恋爱了。她开始喜欢照镜子,喜欢穿裙子不爱穿校服,总是一个人傻笑,发呆。很快妈妈发现了琳琳的异常。
妈妈不是选择和女儿好好的谈谈,而是趁女儿不在家的时候,翻遍女儿的房间找到了情书。女儿回到家,妈妈不为侵犯女儿隐私道歉,而是当着女儿面亲手把情书烧毁,并一顿臭骂。
女儿也知道早恋不对,令妈妈担心了,便向妈妈保证分手。被妈妈教育之后的琳琳决定和班长分手,不再交往了。
可是妈妈不相信,每天琳琳上学走后妈妈在后面跟踪,并且还给琳琳配了”跟踪器”放在书包里。
这些举动琳琳都没有跟妈妈发火,可是妈妈另一个举动却激怒了女儿。
琳琳一次月考成绩从班级前三掉到了第十名,这令妈妈不能接受。妈妈认为这是谈恋爱导致的。
于是妈妈在琳琳不知情的情况下跑到学校,当着很多人的面,质问班长为何和琳琳谈恋爱影响女儿学习。
妈妈这一闹,全校人尽皆知,这令琳琳和班长都很尴尬。琳琳当时觉得无地自容,就哭着离开学校。
回家后,琳琳和妈妈大闹一场,从未有过的激动。妈妈被女儿的歇斯底里都震惊了。发完火后的琳琳却一直异常安静,在学校里不和任何人说话,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在课堂上琳琳也是心不在焉,成绩更是直线下降。
妈妈见女儿长时间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没有反应,连伤心哭泣都没有。妈妈害怕了,担心琳琳想不开,就带琳琳找了心理医生,被诊断为抑郁症。
琳琳由于心理原因无法再继续上学,最后选择了退学。妈妈知道,是自己当初的冲动害了女儿。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那家长又该如何正确的面对女儿的早恋呢?
下面这位妈妈非常聪明,巧妙的让女儿明白了过早的恋爱是不理智的。
02
16岁的女儿今年上高一正和班上的一个男生谈恋爱,而且很认真的爱着。女孩的妈妈不赞成早恋,但没有用打骂,跟踪等方式来对待女儿。而是和女儿进行了一次诚恳,并且像是朋友间的谈话。
“女儿你为什么喜欢他呢?他哪一点吸引你呢?”
“他是我见过最好的男孩子,她特别聪明,而且勇敢。”
“妈妈相信你说的话,但是你今年才上高一,你认识的男孩应该不多吧?”
“是的”
“将来你的理想是要考上名牌大学,那名牌大学的男生是不是更优秀呢?妈妈并不是反对你现在认识的这个男孩,但是妈妈不喜欢那种见异思迁的人,你现在高一就有了男朋友,他是你认识的男孩中最好的一个,但是等到将来你遇到比他更优秀的人,你能保证你不后悔吗?你能保证一辈子都和爱他吗?”
女儿听了迟疑了片刻,显然女儿也是不确定的。
妈妈又说:“我之前给你买的MP3呢?”
“现在我们都不用MP3了,我们都直接用手机听。我早就把它放在箱子里了。”
“那你这就叫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啊,以后要是有一个像手机的男孩追求你,你可不能动心。在你还没成年就为一棵树放弃整个森林,不感觉可惜吗?”
女儿听了后,感觉妈妈说的好有道理。
笑着说:“妈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你们看两个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却是不一样的。第一个案例家长简单粗暴,第二个案例冷静睿智。不同的家庭教育带给女儿不同的人生。
03
家长在面对女儿早恋问题上,一定不要太紧张,人一紧张就会冲动,不会理性思考。
学会像朋友一样的告诉女儿,“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成熟,你会离开现在生活的这个小小的圈子,你的未来还很美好,你会遇到更多的从未遇见过的人。更优秀,更合适你的人在远处,等你成熟后,与他相识,相知,相爱。那时的感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种感情才会是你想要的。
并且告诉女儿,尊重你的选择,但一定要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生没有回撤键,不会因你一次错误的决定而重新来过。”
这时的女儿一定会好好思考你的话,并且知道该怎么做了。
请家长相信女儿,给孩子更大的独立思考空间。她会处理好自己的情感。你只需向朋友一样的守护在身边就好了。
柔妈,心理师一枚,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