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阁
寺庙东面的一座大殿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万佛阁。它面宽三间,上下两层,上层供地藏菩萨和十大阎罗,令人称奇的是二楼上还挂有一口重达7000斤的大型铜铸“幽冥钟”。下层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文殊骑狮、普贤坐象、观音架着朝天吼,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尊佛像是用脱纱工艺塑成的佛像,工艺复杂,塑像轻盈逼真。三大士左、右、后三壁建有木制方格,每个方格内都放置两到三排小佛像,加上梁柱上摆放的小佛像,共计有10000余尊,万佛阁就是因此得名的。
五爷庙古戏台
民间传说五爷喜欢热闹爱看戏,人们就在广济龙王殿对面盖了一座戏台,供五爷看戏。直到今天,这座戏台还能经常派上用场,许多人在愿望实现之后,都在这里供还愿戏。不过,现在戏台因为维修,暂时不能唱戏了。
二、殊像寺
殊像寺
殊像寺是五台山五大禅处、十大青庙之一,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本尊道场。殊像寺创建于唐代,原名殊祥寺。文殊菩萨这个名字是由梵名音译而来,意译则为妙吉祥,殊祥寺是从音译,意译中各取一字,说明这里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
殊像寺始建于唐代,明弘治九年铁果林禅师重修,重修后的大文殊殿供文殊骑狻猊像,民间传说这尊文殊像的头是用荞面塑成的,非常特殊。1983年落架翻修大殿时发:文殊像头部的确为荞面塑成,荞面塑像经历了几百年而至今保存完好,是在令人称奇。
殊像寺占地面积6420平方米,拥有牌楼,天王殿,大文殊殿,藏经阁等建筑,寺宇虽然不是非常庞大,在五台山却有极高的地位,清代诸帝朝山时频频前来朝拜,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朝台时还亲自到殊像寺拈香点礼,为殊像寺题匾“瑞像天然”。
殊像寺大文殊殿
殊像寺的主要建筑就是寺庙的主殿-大文殊殿,大文殊殿建于明弘治二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大殿高20.5米,长26.4米,宽19.6米,加上殿前的月台、踏垛和散水等,总共占地近990平方米。大文殊殿不仅外观宏伟,殿内更是法像庄严,繁华壮丽。大文殊殿殿内正中供奉文殊五尊,即文殊菩萨、善财童子、于阗王、圣老人和佛陀波利。泥塑文殊菩萨骑狻猊像高9.87米,是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像。其中狻猊高3.95米,它昂头竖耳,精神抖擞,作行走姿态,给人动静结合,既活泼又威严的感觉。
三、塔院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