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王晓璐是名“非遗二代”,她的妈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道安。从小耳濡目染,王晓璐大学毕业后就参与到了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中。(新华网 蔡霈霜/摄 郑玮/文)
成都金银器制作在秦汉时代就颇为发达,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中银花丝制作技艺最为突出。长沙马王堆、湖北江陵凤凰山及贵州清镇等汉墓中都曾发现署有“蜀郡西工”“成都郡工官”戳印的金银器。
成都银花丝以“花丝平填”著称,与蜀绣、蜀锦、漆器、竹编并称成都民间手工艺界的“五朵金花”,但因工艺复杂、制作繁琐,几近失传。“现在整个成都从事银花丝制作的人不超过50个。”王晓璐介绍道。银花丝产品主要有瓶、盘、薰、鼎、盒等传统摆件及钗、环、镯等饰品,近年又开发出了“银丝画”等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