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豆瓣上看到一个段子,娱乐一下就顺手发了一条微博,是说华为拍照自动美图的尴尬事儿:
本来就狗头哈哈哈哈一下,没想到评论里不少抱怨华为的超强劲、关不掉的自动美颜。这让我想起去年还是前年中秋节也是该品牌轶事,说某型号(应该是 P30 Pro)拍月亮特别厉害。结果有好事者对着自家灯拍了一下,赫然发现灯上出现了月面……
不仅仅是华为,包括Oppo、小米等国产手机都有所谓的「自动优化模式」,有的是前置摄像头自动美颜磨皮,有的是对比度极其鲜艳失真(甚至有人说华为已经不算最夸张的了)。其实,苹果也因为前置摄像头的自动降噪像极了磨皮,在外网被疯狂质疑过。
但有的人就会问了,反正摄影都是艺术处理手段,你这个真不真有啥意义?更有人解释道,你要想「真」也可以,完成以下步骤一二三四五不就行了嘛。
但这其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既然撞到我的技术社会研究的专业上了,我就很不学术地、贫穷地解释一下。
(当然如果你只是想知道哪个手机拍照好看,那……华为拍照最好看,好了你可以走了)
的确,摄影术从诞生之日起,只是用技术手段去复制眼前的东西。光影效果被「翻译」成为了静止的记录,从黑白到彩色,都是一种对现实的加工。(当然「现实」存不存在,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们先不管它)
大部分时候,摄影追求的是对人视网膜成像的尽可能「靠近」。但技术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实现原理的不同造成了各种不同的效果。大光圈人像,长曝光瀑布,大逆光金边等等,都不是我们眼睛能「看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