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①
那宝玉一心只记挂着里边,又不见贾政吩咐,少不得跟到书房。贾政忽想起他来,方喝道:“你还不去?难道还逛不足!也不想逛了这半日,老太太必悬挂着。快进去,疼你也白疼了。”宝玉听说,方退了出来。②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③”宝玉笑道:“每人一吊钱。”众人道:“谁没见那一吊钱!把这荷包赏了罢。”说着,一个上来解荷包,那一个就解扇囊,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又道:“好生送上去罢。”一个抱了起来,几个围绕,送至贾母二门前。那时贾母已命人看了几次。众奶娘丫鬟跟上来,见过贾母,知道不曾难为着他,心中自是喜欢。
少时袭人倒了茶来,见身边佩物一件无存,因笑道:“带的东西又是那起没脸的东西们解了去了。”林黛玉听说,走来瞧瞧,果然一件无存,因向宝玉道:“我给你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④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林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⑤宝玉道:“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说着,掷向他怀中便走。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拿起荷包来又剪。⑥宝玉见他如此,忙回身抢住,笑道:“好妹妹,饶了他罢!”黛玉将剪子一摔,拭泪说道:“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⑦”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禁不住宝玉上来“妹妹”长“妹妹”短赔不是。
- 此处后人所拟的回目有:“庆元宵贾元春归省 助情人黛玉传诗”;“林黛玉误剪香囊袋 贾元春归省庆元宵”,“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题咏”,“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 蒙、戚、列、杨版本在此分回。
- 借跟贾政的小厮之口写贾母之溺爱。贾政愈严厉,贾母愈溺爱。贾母愈是溺爱,宝玉愈是放纵,贾政只能更加严厉的管教。
- 林黛玉的行为体现了心态的巨大变化。
前文已述,林如海死后,林黛玉的地位大大下降,在贾母的指示贾琏的操作下被贾府收养。林家的财产也被贾家代管。这时的林黛玉所能仰仗的唯有名义上属于自己财产,贾母的疼爱,林家侯门的虚名及老师贾雨村的关照。现在贾家修建大观园变相霸占了林家财产,贾母只是把黛玉当外孙女疼爱并不谈及终身大事,老师贾雨村则是个自私自利的奸雄,林黛玉此时已经无所仰仗,实际家境已经不如薛宝钗了。此时的林黛玉已经不是第八回中面对薛宝钗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指桑骂槐的侯门千金了。
此时贾宝玉的地位则大大提升了,成了国舅爷,刚又展露了才情,虽是“歪才”或许将来中不了进士,也能中个举人,借亲姐姐的提携前途无量。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两人关系面临巨大挑战。此时的林黛玉敏感而脆弱,再加上性格因素做出这等赌气行为并不奇怪。
- “低头一言不发”是黛玉面对宝玉认错的姿态了。
- 贾宝玉仍旧小孩心性,生理早熟,心里晚熟,哪能想到黛玉此时的心态,反嗔怪黛玉赌气,激化了冲突。
- 在当时,女孩不可能主动示爱。“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这句话就是在质疑宝玉的态度了,是要求宝玉对二人的关系给予确认。然而贾宝玉只是当她赌气,不过哄哄赔罪而已。
前面贾母一片声找宝玉。众奶娘丫鬟们忙回说:“在林姑娘房里呢。”贾母听说道:“好,好,好!让他们姊妹们①一处顽顽罢。②才他老子拘了他这半天,让他开心一会子罢。只别叫他们拌嘴,不许扭了他。”众人答应着。黛玉被宝玉缠不过,只得起来道:“你的意思不叫我安生,我就离了你。”说着往外就走。宝玉笑道:“你到那里,我跟到那里。”一面仍拿起荷包来带上。黛玉伸手抢道:“你说不要了,这会子又带上,我也替你怪臊的!”说着,嗤的一声笑了。宝玉道:“好妹妹,明日另替我作个香袋儿罢。”黛玉道:“那也只瞧我的高兴罢了。”③一面说,一面二人出房,到王夫人上房中去了,可巧宝钗亦在那里。
- 可见“姊妹”亦可指兄妹,姐弟。
- 与其说贾母有意促成“木石姻缘”,不如说是贾母在排斥“金玉良缘”,后文详述。
- 两人对话双方各自达到了目的:黛玉知道了宝玉并没有因双方地位变化而变心,还是和自己好。宝玉终于哄的黛玉不生气了。
此时王夫人那边热闹非常。原来贾蔷已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以及行头等事来了。那时薛姨妈另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将梨香院早已腾挪出来,另行修理了,就令教习在此教演女戏。又另派家中旧有曾演学过歌唱的众女人们,如今皆已皤然老妪了,着他们带领管理。就令贾蔷总理其日用出入银钱等事,以及诸凡大小所需之物料帐目。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等后话,暂且搁过,此时不能表白。
这段主要介绍了妙玉,细读有几个疑点:
出身含糊,只说“祖上”读书仕宦。父母双亡,实际等于没有家庭。法名妙玉,俗名,具体出身一概隐去不提。
“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令人生疑,“不中用”似有一语双关之意,并非单指健康状况。
带发修行,凡心未了,方便还俗。
出家人讲究终身修行,何来“经文也不用学了”。
“西门外牟尼院”木泥,西方牟尼意为寂静。她师傅说“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为何不宜回乡?衣食起居难道不是家乡的更习惯么?“在此静居”指的是牟尼院还是范围更大的京城?后来又有什么结果?如果指的是牟尼院,那么贾家把她接入大观园是让她违背了师傅嘱托,她如何肯依?是凡心未了贪图大观园优渥的生活条件?妙玉入大观园即不“在此”又不“静居”,从妙玉的判词我们知道,妙玉的结局并不好。这样看来妙玉违背了师傅的嘱咐。她是自愿来到贾家的还是勉强被人安排进来的?贾家让她进来是单纯找个高明的尼姑,还是如迎娶秦氏一般的政治投机?
妙玉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看来以前是待过的,且被“贵势”欺压过才有此言。
以上种种揭示了妙玉不一般,后文详述。
当下又人回,工程上等着糊东西的纱绫,请凤姐去开楼拣纱绫;又有人来回,请凤姐开库,收金银器皿。连王夫人并上房丫鬟等众,皆一时不得闲的。宝钗便说:“咱们别在这里碍手碍脚,找探丫头去。”说着,同宝玉黛玉往迎春等房中来闲顽,无话。
黛玉消气后便引宝玉到王夫人这里来,是想拉着宝玉出现在未来的婆婆面前多多表现,却发现宝钗捷足先登。黛玉地位下降又失去财富后,金玉良缘一派变守势为攻势了,黛玉需要以一己之力对抗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乃至被薛家、王夫人收买笼络的下人们。薛家还有薛蟠的策应。
此处薛宝钗看到黛玉、宝玉神情亲密,可能在王夫人面前要表现表现,故找借口打断他们带二人离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