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6日讯9月26日上午,“新时代武汉市小学劳动教育‘5L ’课程开发和实践”专题教研暨课题研讨展示活动(第六场)在武汉市育才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江岸区教育局协办、武汉市育才小学承办,采取现场和网络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当天,《武汉市小学高年段科创劳动清单(第一版)》也正式发布。

学生们现场制作创意文具收纳盒。
“不能用任何胶水和钉子,做出结构稳定的文具收纳盒,同时加入创意智能板块,如此多要求怎么才能达到呢?”活动中,武汉市育才小学的校园里掀起一场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这么复杂而且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单打独斗肯定无法完成,我们得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成项目团队。”“我们想制作一个像灯笼一样的收纳盒,在写作业时能够定时提醒我们该休息啦。”“我们设计的文具收纳盒可以提醒端正坐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孩子们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各显神通,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创意文具收纳盒。
据悉,这是武汉市育才小学教师叶琳蕊、肖雅欣在课题研讨展示活动中的课例《智能文具收纳盒》。劳动与信息科技教师联袂的“双师”课程,以精巧的榫卯与逻辑性的编程软件,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让孩子们在跨越千年的劳动方式中体验、创新、成长。

学生为创意文具收纳盒现场拉票。记者向洁 摄
在随后的课例展示环节中,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教师阮洁通过微课《机械臂皮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老师余盼通过说课《我给鸟儿安个家》,向参会人员展示了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科创劳动项目课程实践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开展“新技术体验与应用”与“工业生产劳动”的项目式劳动实践,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成果展示,提升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劳动与信息科技教师联袂的“双师”课堂。
学生科创劳动活动展示环节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河”我一起,共护家“源”》,武汉育才小学带来的《头奥赋能,劳动创造》展示了学生在科创活动中丰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