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属于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被誉称为“花中皇后”,是蔷薇科的常绿或半绿直立灌木,花型因品种而不同,有白、黄、粉、红、绿、紫、黑和复色等品种,多达千余种,花期一般在5-11月份,花容秀美,姿色多样,四时常开,香味浓郁,适应性广,深受种花人士的喜爱。
月季花品种较多,开花期很长,五颜六色的花瓣十分靓丽,是美化环境、点缀生活不可缺少的花卉之一。乍看起来,月季花对生长环境适应能力很强,但是,在实际养护月季的过程中,常常也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有些月季前两年花开得不错,可经过几年,有的月季花越开越少,有的月季花越开越小,有的甚至长时间不会开花,更为严重的情况为植株直接枯死,这些都是困扰养花人士的问题,需要采取科学养护技术予以应对。
一、月季简介
月季属于常绿或者半绿的直立灌木,大多数都具有勾状皮刺,叶片长3-5厘米,呈现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表面较为光泽,两面无毛;在花朵绽放时,常常簇拥在一起,很少有单独盛开的花朵,花朵颜色主要有深红、浅红、白色等;蔷薇果则有红、黄、黑等色,呈现圆形或者椭圆形。
月季在空气流通、排水良好、日照充足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白天适宜生长温度在15-26度,夜间适宜温度为10-15度。在炎热的夏天,气温会超过30度,月季开花量会明显减少,很容易进入到半休眠状态,但是,月季植株的耐寒性佳,大多品种都可在零下15度的环境中生存,而且月季喜肥,适合栽培在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此外,月季花有连续开花的特性,可以在开花时,适当进行修剪,则花开不绝。总体来说,月季花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栽植,是一种平民花卉。
1、水分管理
水分对于月季的生长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可以维持植物的生长形态和姿态,还直接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生物活性。虽然月季花属于比较耐干旱的花卉,但种植经验表明,长期水分缺乏,就会造成植株叶片表面无光泽,叶片变小,花朵变小,从而影响到月季花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但如果土壤湿度较大,就会造成植株根系呼吸不畅,同样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发育。因此,控制好月季的水分管理是极其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浇水次数应该根据天气和季节而决定,如果遇到连续晴天或高温,一周浇2-3次水,如果遇到干热风,就要灵活掌握浇水次数。特别对于盆栽月季,一般土质发白且发硬的时候,就需要浇水,浇水量以盆孔刚刚流出水为准,如果盆中积水,容易出现涝害现象,我们应该及时倒掉盆中积水。在浇水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叶片开始,既可洗去叶片上的灰尘,也能够降低叶片温度,同时有效减轻虫害。
2、养分管理
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充足养分供应,但并不单单是普通肥料所提供的氮、磷、钾,我们需要根据木桶短板理论,如果缺失了其他养分,就会形成植株矮小,生长发育不良,从而影响到月季花的观赏价值。在对月季花施肥时,适宜采取有机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相结合的方法,即可以提供充足养分,又能够防止土壤板结。月季施肥周期的大致原则为,在栽培月季之前,大量施用有机肥,并适当加入磷肥,在月季栽种早期,适当施用尿素,以有效促进叶片快速生长,在月季修剪后、生长旺盛期,更要及时追肥。
在对月季花施肥的时候,不能直接把肥料撒在土层表面,而是配合浇水,形成淋溶肥,使根部充分吸收,同时,我们可以用红糖水对月季刚发出来的红叶、嫩叶进行叶面喷肥,是对根部施肥的一种有效补充。施肥一般要在土壤不太干也不太湿的时候进行,不可过多施用尿素,容易造成植株徒长大量枝条,使其过于茂盛而导致开花稀少,直接影响到植株形态及抗病性。
3、修剪技巧
(1)春季修剪
在清明后,月季出窖需要进行1次修剪,我们应该把月季强壮的枝条,从基部选留3-5个芽眼短截,其余的横生枝、弱枝、交叉枝、过密的枝都必须剪除,以便使植株从土壤吸收的养分集中供给修剪后留下枝条的叶芽和花芽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芽萌动后及时修剪1次,如果修剪较晚,就会影响第1次开花,要求开展高度一致,每株可留主枝3-5枝,最多7枝。
(2)夏季修剪
我们需要先剪除嫁接苗砧木的萌蘖枝,在花后,带叶剪除残花和疏除多余花蕾,在第1茬花开以后,将细弱的花枝从基部剪去,其它粗大强健的花枝,则从残花下面的2-3片叶下剪除,第2茬花仍旧可以按照疏弱枝、留强枝、壮芽的方法进行修剪。
(3)冬季修剪
如果冬季修剪不能过早,一般在每年的12月中下旬进行。在修剪的时候,不仅需要选留壮枝,还要注意主从均匀,大花品种保留4-6个壮枝,每枝在30-40厘米处选一侧生壮芽,并剪去中上部枝条。蔓性、藤性的品种,则需要剪除老枝、弱枝、病虫枝,以培养主干为主要目的。
4、翻盆技巧
月季植株生长十分旺盛,根系发达,在盆中持续时间长,会影响到月季生长,因此,我们应该每年1次或隔年1次进行翻盆工作。翻盆适宜在月季花的休眠期进行,在翻盆时,我们应该将月季从花盆中取出,并用利刃将泥土周围的老根削去一部分,在盆中加入一些充分腐熟的基肥,然后重新填入部分新的营养土栽上,随后浇透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