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门服务 >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例子(物理物态变化记忆口诀)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6-16 08:58:42作者:YD166手机阅读>>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例子,物理物态变化记忆口诀(1)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后寒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例子,物理物态变化记忆口诀(2)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

2.露

3.雾

4.雹

5.冰

6.雪

7.霜

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 表面)

9.雾淞

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1.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2.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

3.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

4.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

5.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

六、你身边的热现象

1、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

2、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3、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冷

5、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

6、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

7、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先湿后干

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9、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

10、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

1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1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13、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水缸中。

七、其它

1、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

2、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3、2009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旱灾。

(1)为了缓解旱情,曾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 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

4、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什么

5、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

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请说出其中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例子,物理物态变化记忆口诀(3)

答案解释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

1、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熔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熔化。所以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形成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2、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缸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着在水缸外面。睛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水蒸气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用挑水浇地了。

3、因为烧水时水中的气泡上升会发出响声,气泡上升得越快,发出的响声越大,气泡上升的快慢与水壶底部的水和表面的水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气泡上升越快。开始烧水时,接触壶底的水温度较高,表面的水温度较低,温差较大,气泡上升快,故“响水不开”。当水沸腾时,壶底的水与表面的水温度基本相等,水中的气泡上升变慢,故“开水不响”

4、结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冬天,当气温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就要下沉,河底水的温度高,密度较小,就要上升,形成对流,使全部河水不断冷却。当整个河水的温度都降到4℃时,对流就停止了。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继续下降,河底水的温度仍保持4℃。当上层的河水温度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河面开始结冰。从这以后,由于水和冰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辐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需要时间很长,所以才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说法。

5、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珠凝固而形成的,由于凝华和凝固都是放热过程,所以感觉不冷,而雪熔化是吸热过程,所以感觉冷。

6、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而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霜前的气温要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才能放热而凝华形成霜;下雪后,在雪的熔化或升华过程中都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下雪后,室外的气温会很低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2、“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液化,所以看不到,而离壶嘴一定距离处温度低,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小珠即看到的“白气”。

3、烧水时,水沸腾后保持沸点不变,在1标准大气压下,只能达到100℃,而锡的熔点是213.9℃,达不到锡的熔点,所以壶烧不坏;不装水时,壶的温度一直升高,很快便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4、凉水碰到热馒头时迅速汽化,在手和馒头间形成一层水蒸气,而水蒸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5、油的沸点远远高于水的沸点。

6、水落在热油锅里时,锅内温度早已超过了水的沸点,水立刻汽化成水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且水比油重,在锅底的水化成水蒸气要跃出水面,引起剧烈振动,发出响声和爆炸,溅起油花;当油落到沸水锅内时,锅内沸水的温度低于油的沸点,且油飘在水面,汽化后可以直接跑到空气中,所以不会出现爆炸。

7、 100℃的水蒸气烫得更厉害,因为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程。

8、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因为0℃的冰比0℃的水多了一个熔化吸热的过程。

9、烧开的油烫得更厉害,因为油的沸点比不的沸点高得多。

10、锅热得发红温度过高,滴入的水迅速蒸发,水蒸气将水滴托起,使水滴与锅接触的面积减小,蒸发减慢;而滴入热锅里的水在流动,与锅接触的表面积增大,蒸发加快,所以先干。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并没有停止加热,只是暂止住沸腾;“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停止加热,是彻底止沸。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凝固,凝固时向外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熔化,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烟”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雨: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水蒸气先凝华(放热)后熔化(放热)形成。

露: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

雾: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

雹: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小水珠,小水珠遇冷凝固(放热)成小冰球,小冰球受热熔化成水再与小冰球结合,如此多次循环而形成的。

冰:水凝固放热形成

雪:水蒸气直接凝华放热形成。

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放热形成。

窗花(发生在窗户的内表面):水蒸气直接凝华放热形成。

雾淞:水蒸气直接凝华(凝固)放热形成。

五、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中的“白气”的形成原因。

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人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水壶里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打开冰箱门,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六、你身边的热现象

1、升华(吸热)

2、汽化(吸热)

3、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

4、蒸发(吸热)

5、钨丝先升华(吸热)后凝华(放热)

6、钨丝升华(吸热)

7、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成小水珠,后又汽化(吸热)成水蒸气

8、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成小水珠,后又汽化(吸热)成水蒸气

9、升华(吸热)

10、蒸发(吸热)

11、为了防止冷的镜面放入人口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使镜面变得模糊不清。

12、升华(吸热)

13、水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七、其它

1、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白玉做的圆锥体表面,并沿表面下滑至杯中。

2、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汽化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3、2009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旱灾。

(1)为了缓解旱情,曾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升华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落到地面上.(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用完水后及时关闭水笼头;淘米水浇花等(答案合理即可)

4、加盐是为了除低雪的熔点,使雪能在低于0℃的环境下熔化。

5、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凝华(放热) 冰粒变成雨滴——熔化(吸热)

,

栏目热文

雾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露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

雾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露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一、填空1. 2021年夏天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奥运会,中国代表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23-06-16 08:27:44查看全文 >>

雾是什么物态变化吸热还是放热(雾的本质是水汽还是水蒸气)

雾是什么物态变化吸热还是放热(雾的本质是水汽还是水蒸气)

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这些都是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常见的几个,这些现象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发生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2023-06-16 08:55:58查看全文 >>

雾的物态变化属于什么变化(霜的物态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雾的物态变化属于什么变化(霜的物态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基础知识1.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

2023-06-16 08:31:46查看全文 >>

口诀记忆六种物态变化(6种物态变化图及例子)

口诀记忆六种物态变化(6种物态变化图及例子)

物态变化共有6种,分别是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这三种物态变化需要吸热,另外三种物态变化...

2023-06-16 08:28:10查看全文 >>

雾霜雪露的物态变化顺口溜(初中物理物态变化顺口溜)

雾霜雪露的物态变化顺口溜(初中物理物态变化顺口溜)

初二物理上学期可能会考到这些知识:云、雨、雾、露、雪、霜、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呢?云:白天气温较高,地表水大量蒸发,因此空气...

2023-06-16 08:29:00查看全文 >>

六种物态变化记忆方法(物理三态六变化口诀)

六种物态变化记忆方法(物理三态六变化口诀)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以下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中考物理中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仅供参考。2021年物理科目试卷结构:物理考核方式分...

2023-06-16 08:38:44查看全文 >>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基础知识归纳打印)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基础知识归纳打印)

考点一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1.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三态: 、 、 ;(2)三态的特征: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

2023-06-16 08:24:28查看全文 >>

雾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雾形成需具备较高的什么条件)

雾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雾形成需具备较高的什么条件)

大家好!!!今天是2019年08月24日 星期六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这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出...

2023-06-16 08:32:11查看全文 >>

雾是如何产生的物态变化

雾是如何产生的物态变化

雾是怎么形成的?简介: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空气温度低于水面温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

2023-06-16 08:14:54查看全文 >>

雾是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雾是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初中物理 八年级的同学们应该要学习第三章了~第三章知识点物理君为大家整理好了哦~快看看吧~第三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

2023-06-16 08:38:1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