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处理器决定了手机的性能,还会影响到信号等,但一味追求更强的性能,反倒浪费了预算付出了过高的溢价,同时高功耗也会导致耗电更快。
性能越好的处理器能够更快地处理各种任务,如打开应用、播放视频、进行游戏等等,一般来说如果追求高画质的游戏,或是经常进行图像处理,那就有必要选择旗舰级的CPU,比如高通骁龙8 gen 2,苹果A16等。
不过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手机更多的还是日常使用和轻度娱乐,此时关注CPU的能效比则更重要,包括高通骁龙870,天玑8100等。虽然手机CPU决定了整体性能,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如此关注CPU的性能,有时候适当降一点配置,把预算换成更大的容量,或是更快的充电速度,会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4、影像:多摄像头手机 其实有几个是凑数的影像拍照如今已成为手机最重要的卖点之一,现在的手机要是没个 4、5 颗摄像头,都不好意思担当旗舰之名。
「为了多摄而多摄」的这种现象也在中低端手机上愈演愈烈,甚至很多主打线下的手机,也毫不吝啬地凑数上四摄,但实际上什么 200、500 万像素的景深、微距摄像头对于拍照并没有什么卵用,只是营销时,少了就是少了,没有就是没有。
而目前的手机中,后摄模组中仍然会出现200万、500万像素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的工业成本也就是十几元钱, 但是为了“好看”或是“营销”,结果就有一些凑数的摄像头出现。
国内手机市场上,华为、小米、vivo、OPPO在过去几年内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长焦机型,一个比一个拍得远,如果各位想化繁为简,在摄影中追求减法,肯定还找到一部长焦还不错的手机。
比如小米 3 Pro上的 75mm长焦微距,比如 vivo X90 Pro 的 5X(120mm)长焦,比如三星 S23 Ultra 的 10X(240mm)长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