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充电器,最后来讲讲OW3P的充电。可能争议的核心还是在于“触点充电”而不是“无线充电”。关于这件事的观点其实此前华为Watch3 的测评里也提到过:这两者没有好坏,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有线快充”和“无线慢充”的取舍——从科技感、兼容性和美观性的角度来讲无疑是无线充更好,但从充电速度来讲则有线触点的方式有着不小的优势。
不过用户总是贪心的,毕竟OPPO是快充鼻祖之一,希望OPPO可以早日做到“无线快充”,用户总是想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还记的在去年的“OW2和HW3对比评测”中,我重点提到了OW在运动将康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健康数据挖掘不够;运动记录充数项过多;健康APP数据显示不直观,体验一般。
那么去年的这些问题在今年的OW3P上被改进的如何了呢?
先说答案:几乎有了全方位的进步,运动健康的核心体验有了大幅提升。下面我们一部分一部分来展开。
●【监控监测】
说起健康监测,光岩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健康监测一定是智能穿戴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破方向。得益于相较于其他设备更加全天候贴身的属性,智能手表无疑非常适合作为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加之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疾病越来越年轻化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潜在健康风险。

有人说手表这些基于PPG、血氧和ECG以及算法得出的数据参考意义不大,但个人始终对智能手表的健康预警作用持积极态度,或许他不能预警所有疾病,也不能作为医疗凭证,但至少作为健康风险管理是有现实意义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睡眠呼吸暂停也就是鼾症,许多人对打鼾不以为然,直到手表告诉你有着严重的呼吸暂停导致缺氧,你才有正视就医的可能。
扯远了,来话说回OW3P的健康监测,相较于前代,这次OW3P开始尝试在健康数据采集后的挖掘做文章————也就是和专业院校机构合作基于手表健康数据的研究。在国内率先这么做并做的最好的是华为,很高兴现在OPPO也开始跟进发力。这次OW3P新增了“血管健康研究”,可以评估血管弹性。此功能是由OPPO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内的多家权威机构一起进行的。

除此之外,还联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可以全天候预警不规则心跳,不过个人认为这一部分可以再深挖一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二类医疗器械认证进度关系,ECG功能截止发文还处于关闭状态,预计最快在9月底上线。相比于OW2,OW3P的血氧监测也不再仅限于睡眠监测,可以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全天候血氧监测和高原低血氧预警。
健康生态也有一定改善,支持更多设备/内容接入,支持蓝牙、个人账号或其他方式外 接血糖仪、血压仪、跑步机、体脂 秤等设备或外部内容等接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