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
绩效计划的制订这一环节是整个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主要有三方面作用:
1、提供对组织和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
2、科学、合理的绩效计划是组织、部门目标贯彻落地的保障;
3、绩效计划为员工提供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绩效计划制定过程
误区四:轻视和忽略绩效辅导沟通的作用
对下属进行绩效的辅导与沟通,是经理人的日常功课,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管理者需要掌握员工工作进展情况,提高员工工作绩效;
2、员工需要管理者对其工作进行评价和辅导支持;
3、必要时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
所谓经理人管人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经理人平时是如何对下属进行辅导和沟通的,也是最能体现和锻炼其管理水平之所在。基于对下属工作情况的洞察,经理人帮助他找到差距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下属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
反之,如果经理人只关注绩效考核,只是在考核后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和沟通,那就变成了“死后验尸”,于事无补,也背离了绩效管理的初衷。
误区五:过于追求考核全面,忽略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是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活儿,要体现出企业的战略导向,而不是追求面面俱到,大事小事全包括。因为绩效指标就像是乐队指挥手中的指挥棒,指引着每位乐队成员演奏出想要的乐曲,所以要做到抓大放小。
根据经验,每个岗位的KPI数量合理范围一般是4-8个,甚至说有的岗位2-3个就够了,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指标太多,结果可能就会像布里丹的毛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