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在游玩游戏的时候,甚至可以通过 Joy-Con 仿真的振动反馈来感受到「盒子里小球的数量」和「挤牛奶」的手感,这无疑提升了游戏的拟真程度,为玩家带来更为沉浸的游戏体验。
仿生触感,是智能手机进阶体验的必要构成一直以来,在宣传策略上,大部分手机厂商的侧重点都会放在外观设计、性能、拍照影像等等,很少会在「振动反馈」这些细节上浪费太多笔墨。

毕竟振动并非一个单纯靠文字和图片或者影音媒介就能够传达给消费者的功能,需要消费者亲自上手尝试之后,才会对手机振感的好坏有一个直观印象。

这也导致手机振感体验一直存在着较大参差,正如我们以前在文章里提到过的那样:大多数产品都不会对手机震动的强度和长度进行考究,不管是来电提醒,还是短信通知,亦或是按压虚拟按键,都只是强烈地「嗡!!!」一下,说白了就是敷衍。
所以时至今日,很多人仍然不喜欢打开输入法振动反馈,并且还有不少网友仍在微博上表示,手机振动是一个「到手关」的功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那些手机的振感做得不够「贴心」。

若是振感恰到好处,细腻之余还能带来一定的信息量,提升人机交互体验的话,那么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享受这份拟真触觉而带来的直觉感知。
因此,智能手机高级感的构成,也离不开触感上的交互。
印象里,是在 iPhone 6s 发布之后,细腻的振动反馈成为了智能手机行业新的追求点。犹记得在 2020 年初,微博上曾就手机打字振动声音是「嗡嗡嗡」还是「哒哒哒」而展开了热烈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