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如下图:

把任务分解后,页面层级减少为2层,每个页面都可以快速返回个人简历页面。同时,可以选择某一个子任务单独去完成。(上面的草图只是为了说明页面关系)
3. 对内容驱动型产品,可以考虑使用内容详情页同级消除
内容驱动型产品允许通过内容自由跳转页面,或围绕内容本身定义导航。即是说可以通过用户的兴趣标签、搜索、内容分类、同一作者等维度的内容列表与具体内容相互链接。游戏,书籍和其他沉浸式应用通常使用此导航样式。页面关系类似于这样:

内容型产品的特点是同一个页面的入口可能很多。Android提供了“向上”返回上一层的功能。但是这种“向上”进入的列表页面很有可能是用户没点击过的,会让用户产生错愕。如果要使用“向上”跳转,产品必须围绕着分类去组织内容。正是由于对内容的组织限制很大,几乎没有产品使用“向上”跳转。
而使用系统的“返回”按钮,用户在详情页n次跳转之后,又需要点击n次才能回到首页,而中途出现的内容都是已经看过的,所以不断按返回只能让用户烦躁。
为减少这种无意义的返回操作,其实可以在进入详情页B的时候,都判断一下来源。如果来源是其他内容的详情页A,那么就自动将页面A移出页面栈(activity stack,可以认为是浏览记录)。从而保证在页面栈里只有一个详情页。所以假如打开的页面流是:首页——>详情页A——>详情页B——>详情页c,在详情页C点击返回,会直接返回首页。
bilibili和网易公开课就是使用的这种做法。有兴趣的可以体验一下。

4. 对内容驱动型产品,使用弹出菜单、底部导航栏等实现反向导航
这是苹果的人机界面指南推荐的做法。在这里就不复制轮子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看指南。下面提供两个例子阐述上面方法的意思。
(1)抽屉式/侧边式
点击左上角的头像,左侧划入功能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