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语学科语言大观念的特征
有研究指出,大观念的特性可归纳为中心性、网状性、抽象性、持久性和迁移性[14]。在综合分析大观念特征的一般性和语言大观念特殊性的基础上,本文特别强调语言大观念的以下特征:
1.客观性
英语学科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等为其语言大观念奠定了知识基础。例如,《课标》明确指出,语言知识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本体性知识,也包括语篇、语用等语言运作性知识;文化知识包含中外文化知识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语言技能则包括听、读、看等理解性技能,以及说、写等表达性技能[15]。语言大观念是基于这些英语学科知识体系的观念性理解,正是这些较为稳定的学科知识体系让语言大观念具有客观性特征。
2.层级性
语言大观念是相互关联的层级系统,其层级性特征又呈现出中心性、网状性和伸缩性的表征。中心性是指语言大观念处于语言意识元认知的中心位置,具有核心的地位;网状性是指语言大观念以网状结构组织和整合语言知识;伸缩性是指语言大观念的“大”是个相对概念,依据的参照物不同,“大”的形态是自由伸缩的。语言大观念的层级性特征,启发我们要特别重视梳理关于语言及语言学习的“结构化知识”[16]。
3.抽象性
虽然《课标》给出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等内容标准,但这些内容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语言大观念,因为语言大观念虽源于学科知识,但自身却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具有概括性和原理性。所以,一般意义上关于英语学科知识的具体描述,因其缺乏抽象性,并不是一种具有概括性和推广性的概念性理解。按照埃里克森和兰宁的观点,语言大观念中的概括和原理是“与过程、技能和策略关联的深度的概念性理解”,“可以避免肤浅的技能应用,并支持复杂技能的跨情境迁移”[17]。
4. 迁移性
由于语言大观念具有概括性和原理性,其迁移性特征是不言而喻的。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孤立训练等方面,导致学生长期匍匐于较为下位的具体学科知识的浅层次学习和学科技能的低层次操练。语言大观念则是关于英语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是学生历经语言深度学习所依托的概念锚点,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意识与语言能力的建设成效,是实现语言学习内部和语言运用外部两方面的迁移发生的重要保障。
四、英语学科语言大观念的案例解读
近年来,笔者组建了由高校教师教育者、区域教研机构英语教研员和一线英语教师构成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以课例研究为抓手,带领共同体成员对基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做了深入研究。同时,我们也对语言大观念做了初步探索。以下分别以词汇、语法和语篇三个层面为例,示范与解读语言大观念。
1. 词汇层面的语言大观念
本案例依托的教材内容选自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科书(2019年版)选择性必修二Unit 4 Lesson 3 My Favorite Comedian中的text 1 Mr. Bean。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小文,细致描写了世界著名喜剧演员憨豆先生在一幕剧中的精湛表演。限于篇幅,本文只选取1个片段展示词汇层面中的语言大观念。(参见图2)
图2呈现的是Text 1第一段的内容。本段在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频繁运用“副词 动词”的搭配结构,如划线加粗的部分的internationally recognised,constantly encountering,greatly amuses等。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密集地运用这一语言结构呢?拟要实现的语用功能是什么?这一语言结构如何服务于主题意义的建构?
综合分析发现,副词置于动词之前能实现以下三个语言功能。一是表示强调,如强调范围(internationally)、强调频率(constantly)、强调程度(greatly)等;二是体现精准,该结构中副词用来修饰动词,能够体现语言表达的精确性;三是增强效果,副词提前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便于传递作者的情感态度。这些语言功能强力作用于建构Mr. Bean作为国际著名喜剧演员形象。如此运用语言,短小精悍的一段就能让Mr. Bean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综上,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的语言大观念:“副词 动词”的搭配结构是实现精准描述与建构事物的重要语言手段。
2. 语法层面中的语言大观念
本案例依托的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2019年版)必修Unit 4 Natural Disasters中Reading and Thinking 部分的语篇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语篇内容围绕核心问题“How does the author report the earthquake in Tangshan in 1976?”展开,涉及自然灾害、灾后重建,以及防震救灾等诸多方面。从语篇类型来看,本文是一篇以征兆(震前)— 损失(震中)— 救援(震后)的新闻报道。本文只选取被动语态在语篇中的使用情况,以说明语言大观念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参见图3)
由图3可知,该语篇出现了大量运用被动语态的语法现象。如何在语境中解读这一语法现象?如何从这一语法现象透视出语言大观念?按照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言具有意义潜势( meaning potential),语态系统是表达语言意义的重要构成,语态的选择与使用体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众所周知,震级较高的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天灾,所以文中大量运用诸如were left/were killed/were badly injured/was destroyed等被动语态体现地震的强大破坏力。对于受灾者而言,他们被动的处境用被动语态所表达的意象所建构,如were helped/were brought into等。综上,我们就可以明确关于被动语态的一个语言大观念:被动语态的选择与使用体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同时也是信息表达的需要。
3. 语篇层面中的语言大观念
本案例依托的教材内容选自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科书(2019年版)必修二Unit 4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中Lesson 3 Internet and Friendships。该语篇两篇博客构成,第一篇题为The Internet Harms Friendships,从网络交流方式、内容以及对人的影响等方面论证了网络对友情的危害;第二篇题为The Internet Helps Friendships,从网络交流的便利性,趣味性、即时性等方面论证了网络对友情的促进作用。限于篇幅,在此仅选取第一篇部分内容。(参见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