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首《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记叙了深秋之夜苏轼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刻画出一位风神萧散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展示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全词分别采取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等艺术表现手法,浪漫飘逸,富有情调,水乳交融,不假雕饰,刻画传神,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文如其人,个性鲜明。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独特风格。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景、理三者妙合无垠。后人之所以对苏轼推崇备至,不仅仅折服他无以伦比的才能,主要还是崇尚其豁达达观的处世态度。其实,从这首词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其豁达的人生态度,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挫折,尤其是发生乌台诗案,历尽宦海风波、九死一生,逐步磨炼出来的。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已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远祸。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吟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他要将自已的有限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如此浪漫飘逸,如此诗情画意,这样的诗句,也只有在东坡如此磊落豁达的襟怀里,才能自然而然地流出。
2021年8月13号
《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复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的大意是:长江之水,日夜不息,汹涌奔腾,滚滚不断地向东流去。浪花朵朵,后浪推前浪。大浪淘沙,无数杰出的历史人物都被冲刷殆尽。在很久很久以前,那里发生了一场震烁古今的战争。古老战场遗留下来的营垒西边,人们传说,那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峭壁,陡峭的山崖石壁高耸入云。波涛汹涌,惊涛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江流澎湃,浪花翻滚,仿佛卷起千堆万堆的雪浪。江山如此美丽,山河锦绣,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画卷。地灵人杰,一时间涌现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极力怀想历史过往,特别是当年周瑜的辉煌往事。那时,江南第一美女小乔,刚刚嫁给他作妻子,郎才女貌,琴瑟和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谈吐不凡,见识卓越。手执羽毛编成的扇子,头戴青丝织成的头巾,风流倜傥,神采照人。从容潇洒,在说笑闲谈之间,承载着八十万曹军的水军战船霎时间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往昔,放飞思绪,尽情想象那场战争的壮烈场面。可笑我竟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梦,朦胧而短暂。不如放眼大江,举起酒杯,洒酒酬月,奠祭这亘古不变的江上明月。
据记载,苏轼由于撰写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黄州,也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他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舒缓情绪。45岁那年,他刚好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他感慨良多,更是追忆起当年三国时期周瑜的无限风光,进而感叹时光易逝。在此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