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戏曲来源与来历(戏曲起源背景是什么)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5-14 21:38:24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中国戏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上古时期,起源于先秦人民对神明的祭拜,经历了秦朝的萌芽期、唐宋的发展期、明清的繁荣期等多个朝代的不断发展成熟之后,才形成了今天的表演形式。

中国戏曲综合了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三百六十多种表演艺术,按照戏曲的统一标准将众多艺术形式聚合在一起,在共性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戏曲演员通过唱、念、做、打的形式,以写意的手法,超脱于时空,超脱于一般生活来虚拟性的表述故事,表述中国人的精神内核。

中国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顺便说一下,为什么我们会把学戏曲的地方称作“梨园”呢?为什么戏曲大生都以自称“梨园弟子”为荣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一说“梨园之祖”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如果不做皇帝,那应该会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史*载他通晓音律、历象之学,尤其擅长音律,善八分书。在这众多的才艺中,他最有成就的应该是在戏剧方面。

梨园,原本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后因唐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

唐中宗时期,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有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

李隆基自己担任了梨园的“院长”,经常指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编纂节目,如诗人贺知章、李白等都曾为梨园编写过上演的节目,李隆基还亲自做过乐营将的职务。“开元盛世”期间,唐朝的封建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李隆基就是依靠梨园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并且在舞蹈和音乐等艺术领域里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据史*载,他曾经挑选了300个学生,在梨园学习音乐,还曾亲自坐镇,纠正梨园弟子们的合奏。于是,梨园成为一个学习歌舞戏曲的场所,培养了一大批戏曲人才。后世就将戏曲界称为“梨园”,将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这就是“梨园”的由来了。

讲完了“梨园”的由来,我们发现戏曲形式,自古就有,每个时代形式的发展不一样,结合历史知识我将中国戏剧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八个时期:

一、萌芽时期:

原始社会的歌舞是戏曲的起源,人们怀着对神灵的敬畏,对生活的期盼,通过肢体动作表达的方式去沟通和祈祷,希望能得到神灵的眷顾。

二、雏形时期:

随着时间的衍化和文化的融入,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分的“角抵戏”,据《汉书·五帝记》记载,元丰三年举行过角抵戏,方圆三百里的人都来观看,可见角抵戏在当时是最引人入胜的体育游戏之一。到了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装扮、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又称歌舞剧。它是在中国南北朝、隋、唐以来的歌舞、百戏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属于雏形戏曲。而在大唐国史中那赫赫有名的大唐三部曲之一的《兰陵王》就是那时期“歌舞戏”的典型代表

-三、成熟时期:

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那这两种戏又有什么不同?

先说说“金院本”,是金代的一种戏剧形式,它通常包括艳段和正杂剧两段,并有五种角色,如末泥、引戏、副末、副净、装孤等。金院本的演出名目繁多,约有七百余种,其演出形式接近于成熟的戏曲,多模拟各种社会职业的人物,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而“南戏”是在宋代流行于南方的一种戏曲形式,它以浙江温州为中心,主要演唱曲牌体的南曲。南戏的角色有生、旦、净、末、丑等,表演形式丰富,包括歌唱、对话、舞蹈等。南戏的剧本结构较为自由,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为“出”或“折”。

简单来说就是“金院本”注重模拟社会职业人物,而“南戏”则注重表现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

四、发展时期:

到了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同时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而在大唐国史中那赫赫有名的大唐三部曲之一的《兰陵王》就是那期“歌舞戏”的典型代表。

五、繁荣时期:

宋代的杂剧是由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戏曲。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六、集成时期:

十二世纪中叶到十三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

七、转折时期: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些有志之士对戏曲进行了改革,大部分作品宣言的是大民族主义和整体爱国意识。

八、辉煌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如京剧《将相和》《白蛇传》,评剧《秦香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剧《十五贯》等。

中国戏剧历史悠久,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每个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以下是一些中国各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

一、宋元时期: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代表作品有《张协状元》《拜月亭记》《荆钗记》和《*狗记》等。

二、明清时期:

昆曲,又被称为“昆剧”,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代表作品有《牡丹亭》等。

三、近现代: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代表作品有《四郎探母》等。

除了上述戏曲剧种,还有豫剧、越剧、评剧、晋剧、河北梆子、吕剧、沪剧和黄梅戏等,都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栏目热文

戏曲起源全过程(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史)

戏曲起源全过程(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史)

戏曲是来源于民间的娱乐以及祭祀活动,因为,任何时期任何朝代,只要是人,无论贵贱,也是需要娱乐和祭祀活动的。那么娱乐和祭祀...

2024-05-14 21:10:46查看全文 >>

戏曲的名称由来(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历史)

戏曲的名称由来(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历史)

“戏曲”一词虽早在宋元间已出现,但古代并不普遍使用它,而常常使用“曲”、“乐府”、“剧戏”、“词曲”等,或分别使用“南戏...

2024-05-14 21:14:15查看全文 >>

戏曲的由来与传说(戏曲的来历和历史)

戏曲的由来与传说(戏曲的来历和历史)

小伙伴们都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王国维的呢,是他著名的“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境花辞树。”,亦或是令人思考的人生三境界——“...

2024-05-14 21:10:57查看全文 >>

戏曲的来历简短(戏曲起源背景是什么)

戏曲的来历简短(戏曲起源背景是什么)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在...

2024-05-14 21:34:33查看全文 >>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简短(中国戏曲最早起源于何时)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简短(中国戏曲最早起源于何时)

戏剧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最初的村社宗教仪式。戏剧的起源与古希腊的庆祭酒神的活动和丰收仪式有关,那时的戏剧基本取...

2024-05-14 21:10:01查看全文 >>

红包的由来30字左右(红包的来历简短易懂)

红包的由来30字左右(红包的来历简短易懂)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是大年初一一句开玩笑和流行的话,但是到了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都会给晚辈发红包,也是孩子最...

2024-05-14 21:47:16查看全文 >>

红包的由来简短(关于红包的传说简短)

红包的由来简短(关于红包的传说简短)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者叫“大厌胜钱”。这种货币不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专门铸造的...

2024-05-14 21:51:59查看全文 >>

红包的由来和历史起源(红包的来历简短易懂)

红包的由来和历史起源(红包的来历简短易懂)

过年期间,长辈给晚辈发红包叫压岁钱,表示把祝福和好运带给他们。古代过年时,从老百姓到皇帝,都会“发”或者“求”红包,比如...

2024-05-14 21:36:43查看全文 >>

红包的真实由来(红包的来历简单概括)

红包的真实由来(红包的来历简单概括)

今天是大年三十,过年了,过年必定少不了发红包,记得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事情一个就是压岁钱,拿一个简陋的红纸包着,有时候还要...

2024-05-14 21:48:57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