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推知其不独亲其亲、子其子,实乃守孝悌、泛爱众之人。在仕途方面,缪启以其祖荫于道光壬午年(1822年)援例人成均,咸丰丁已年(1857年)即五十六岁时,由江北防务晋升光禄寺署正,
后以子贵,迭膺封话,由朝议大夫晋从二品通奉大夫。缪启麟一生不喜与显贵交游,晚年每日与故乡看宿诗酒为欢,迭为主宾,以娱晚景。
缪启麟夫人余氏名德馨,嘉言懿行,生一子三女。
清王朝灭亡后,从京城辞官回到老家镇江,改名缨潜,字乾初,别号遁农。应山僧邀请编修《招隐山志》和《金山志》,将东兴缪氏七世以下歌咏招隐山和金山的六万余字诗文收录其中。
现今原稿已散佚,赖两部山志得以存世。综上可见,正因缪启麟治家有方,其子孙多担义承志,有所作为。缪启麟著有《松泉家训》和《酸辛集》。
«——【·缪启麟诗歌的题材与内容·】——»
缪启麟今存诗作六十一首,纵览《箕裘集诗钞》,其数量尚算可观,题材也涉及广泛,大致可分为山水诗、赠酬诗、咏物诗、品艺诗四大类。
缪启麟现存的六十一首诗作中,绝大部分是山水纪行诗,这与其晚年生活密切相关。缪启麟晚年怡然闲居,乐游山水,每登临佳境必要有感而发尽抒已怀。
因其生活在镇江,足速也主要集中于江南一带,笔下的江南景致颇多,如金山、北固山、晴江阁、梅花岭、扬子江等等。诗人笔下的自然风光常伴随着“诗中有画”的特点。
缪启麟擅长作画,是诗客与画师的结合体,因而在作诗时也自然地将绘画技巧融人其中。诗人登高远眺,俯视浩瀚江水,勾勒出一幅月夜山水图,带来一种冲淡闲远、空灵虚幻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