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创业者中有70后、80后和90后,其中绝大多数为80后,85后居多。从这张上市公司CEO的年龄分布来看,阿里系朝气蓬勃,80后老板为主体。阿里系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大都在30岁以下,90后高管已在公司经独当一面。
也因此,“成长”对于年轻的阿里人最为迫切。一篇隔了数月的采访稿发给当事人后,她笑着称,“我都快认不出自己了,这是一年前的我嘛。”
阿里人成长太快,以至于初橙资本每半年就要发布并更新一次阿里校友黄埔创业榜。据初橙资本统计,仅2018上半年,阿里校友黄埔创业榜单上已新增200多家,并在持续增长;获新融资的校友企业,目前,上榜总数达1200 ,总估值高达10000亿元,这相当于在阿里之外再造一个新阿里。
阿里系找钱不愁。比起其他创业者,阿里系拥有更多的人脉和资金来源,他们可以很快地得到创业经验、找到气味相同的人和市场合作的机会,也能更快、更容易找到与自己合拍的资金。
他们说,“只要说起曾是阿里的一员,很多人会投来敬佩的眼光,阿里的光环实在够大。”当然,“阿里光环”的确可以帮助阿里系创业者更容易拿到种子天使轮融资,但能否一路向前,不能只靠“阿里光环”。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项目都处于什么融资阶段?
统计显示,阿里系857个创业项目中,天使轮有217个,占25.3%;A轮235个,占27.4%;B轮及以上有105个,占12.2%;
从融资金额看,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16个;融资在1-10亿元的项目有93个;融资金额在千万元级别的项目266个……
融资表现也是杠杠得。不少阿里系企业天使轮就融到千万级资金,A轮阶段就已达到上亿的融资规模了。
阿里人不仅找钱不愁,而且找钱很快,融资速度让人眼前一亮。
据美国对5558家创业公司做统计,从种子轮到A轮的融资速度中位数是15个月,从A轮到B的速度是17个月,而阿里的数据是12个月和13个月,普遍领先3个多月。这种融资速度也可谓全球领先了。
比如专注于新零售领域的猩便利从天使轮到A轮,仅用了58天;而小电科技只用了10天。有的阿里系企业注册当天就拿到了天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