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寄萍
当时徐寄萍还十分年轻,刚高中毕业的她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农民出身,身材壮硕,眼神坚毅的供给部副部长“王勋”同志,在徐寄萍眼中是十分雄伟的“革命前辈”形象,在得知毛泽全毕业于延安中央党校,一步步从基层攀升到供给部副部长的位置时,对他崇拜感更加深了。
徐寄萍与毛泽全在日常工作与相处中逐渐迸发了爱情的火花,不久后他们确定了关系,1943年时,徐寄萍与毛泽全结了婚。
婚后徐寄萍才知,原来丈夫并不叫“王勋”,而是叫毛泽全,但是徐寄萍并没有多想,毕竟就算与*的名字重叠两个字,可丈夫要真与*是亲戚,那概率也是相当相当低的。
毛泽全与徐寄萍结婚以后,夫妻二人在战火中生了两个女儿,1950年解放军部队过江以后,徐寄萍又再次为毛泽全生了一个女儿,就在1949年底,*已经在北京宣布新中国成立了,徐寄萍心想,这次生完孩子以后可以好好坐坐月子,调养一下身体了。
*
可令徐寄萍没想到的是,小女儿刚出生还没两天,组织上便将丈夫调去了南京工作,徐寄萍便也顾不上休息,带着三个女儿追随毛泽全前往南京。
可以说,徐寄萍自从嫁给了毛泽全以后,便总是随着毛泽全走南闯北,并没过上几天舒心日子,对此,徐寄萍也毫无怨言,他深知丈夫志在革命,也不愿让家庭琐碎的事羁住丈夫前进的步伐。
“王勋”竟是*堂弟徐寄萍直到1950年才知道丈夫是*堂弟这件事,这一年北京党中央通知毛泽全赴京开会,会议结束以后,毛泽全借道拜访了久未见面的兄长*,从北京回来以后,毛泽全和妻子说起了这件事,妻子才知道原来丈夫竟是*的堂弟。
其实毛泽全也并非对妻子刻意隐藏这些,只是*很反感攀亲带故走后门,*身边的人当然也深受*的影响,毛泽全之所以从不刻意提及自己是*堂弟的这重身份,一是为了安全起见,二是不想因为这重身份而变得在别人眼中“高人一等”。
*
在毛泽全这次上京往中南海与*的见面中,*十分高兴能再见到这个堂弟一面,毛泽全、*兄弟俩上一次见面已经是在12年以前了,这12年间,*几次三番向身边的人问及毛泽全的去向,却均未得到答复。
湖南韶山*的同族亲人们,有许多人追随着*的脚步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那段不平凡的岁月里,许多仁人志士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甚至*的多位亲属都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自毛泽全1938年于*分别以后,二人便再也未曾见过一面,此后毛泽全又改名“王勋”,“毛泽全”自然则音讯全无,*惦记本家亲人,几次三番打听毛泽全的消息却均未果,此事也一直成为了*心上极为挂念的事,他一方面担心毛泽全也牺牲了,一方面对毛泽全继续在暗中进行革命工作尤有期待。
等到了1950年时,*终于又见到了自己的同族堂弟毛泽全,心头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了,云胡不喜?
*
*见到毛泽全,喜悦之情完全无法掩饰,他握住毛泽全的手连连问道:“泽全,延安分别以后你到哪里去了?怎么一直没听见你的消息?”
毛泽全于是便将自己改名叫“王勋”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主席,并将自己到苏北新四军兵站搞后勤的事也一并说了出来,*听罢很是高兴,十分幽默地说:“好嘛!王字底下端端正正,不像咱们毛字,底下还有一个小尾巴呢!”
接着,*又问起了毛泽全的近况,包括工作、学习和家庭情况*都仔仔细细询问了毛泽全一遍,于是毛泽全便将自己在新四军兵站当副部长时认识了上海姑娘徐寄萍,与徐寄萍相恋相爱并结婚,结婚以后还生了三个女儿的事全都和*说了一遍。
*听完后点点头说:“好啊!泽全找了个上海大姑娘,苞米地出来的土小伙找上城里人啦!”在场的人们都笑了起来。
正巧这时候,陈毅有事来找*报道,刚一进门便看见*正与毛泽全叙话,*见陈毅来了,便为他介绍说:“老陈啊,你们认识一下?这是我堂弟,叫毛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