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宋国公冯胜,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无罪被赐死,71岁左右;
58.崇山侯李新,洪武十五年(1382年)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罪被诛;
59.信国公汤和,洪武三年(1370年)封中山侯,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信国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病去世,69岁;
60..凤翔侯张龙,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三十年(1397年)死;(二代侯爵永乐三年因罪失爵)
61..永定侯张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封,世袭指挥使,后世记载不详;
62.越巂侯俞渊,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蓝玉案爵除。建文二年(1400年)召还,战死白沟河;
63.长兴侯耿炳文,洪武三年(1370年)封,永乐元年(1403)自*,69岁;
64.武定侯郭英,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永乐元年(1403年)善终,68岁。
以上看来,六十四位功臣中,除少数几个正常死亡和战死外,绝大部分功臣因罪被诛,当然,相应爵位也一并去除,这意味着靠着老爹的功劳承袭爵位、封侯拜将的日子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六十四位功臣中,牵涉“胡案”和“蓝案”的就有四十余位,胡惟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掌握着全国人事任免权和经济大动脉,蓝玉后来位居大将军,逐渐骄奢淫逸、拉帮结派,形成一股控制军事权的暗流。他们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左右朝政,势必为朱元璋所不容。
整个洪武年间,能活到六十岁以上、善终而死的恐怕也就剩下信国公汤和、航海侯张赫、东川侯胡海和武定侯郭英了(刘基疑为胡惟庸毒害死)。
而越巂侯俞渊、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还在建文年间参加了对抗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不过都被打败了(其中俞渊战死),也难怪,像这样的人朱元璋才会放心地让他们活到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