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一次毛福轩被警局派去抓共产党,他故意在门外制造响动,让门内的党组织成员得以察觉后安全离开。
但在1933年毛福轩遭到叛徒的出卖被捕,他在留下“余为革命牺牲奋斗,对于己身毫不挂虑”的遗言后被敌人*害,年仅36岁。
两位老师看完这篇报道后深受感动,同时也觉得需要写一部小说让更多人知道毛福轩的故事。
之后两人便着手开始采访,他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去找当年的相关人员,甚至还找到了当年和毛福轩接头的联络员。
由于怕打断采访思路,他们在采访中途没有做笔记,而是等到每次采访结束后赶紧回去写下来,就这样经过半年时间才完成了所有采访。
在将所有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后,两人立马投入到写作中,他们白天上课,到了晚上就开始写小说。
后来毛一昌在采访时提到,当时家里只有一张写字桌,他每天晚上等到孩子写完作业后再去写小说,条件十分艰苦。
1980年学校放寒假后,他们直接搬到招待所去写最终的定稿,一直写到除夕当天,招待所的工作人员都准备下班了才回家。
1981年初,这部历时一年多的小说终于出版发行,一经面世就受到读者的强烈欢迎,销量近百万册,还得到了《人民日报》的推荐。
《特殊身份的警官》在社会上引发的轰动效应,引起了湖南潇湘电影厂的注意。
02、看报纸学习写剧本,拍摄地成为热门
当时潇湘厂的领导在《长沙晚报》上看到了这部小说的连载,恰好他曾经在韶山工作过,也了解毛福轩的事迹,因此产生了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想法。
于是他给姚自豪和毛一昌写了一封信,希望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同时由二人担任本片的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