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历史剧的相关审核规定,不允许把虚拟人物定为开国上将,最多到中将就封顶了。这样一来,从抗战后期解放战争初期,编剧就要着手把杨立青塑造得低调内敛一些,也正因如此,他先后当过抗大教员、出任过东北民主联军的特别部部长(后勤干部),主要负责批量制造炮弹、研究军工生产,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军事指挥一线,不像前面那样猛打猛冲、战功赫赫了。
而解放战争当中,1948年的辽沈战役又是东北*军(四野0的一场重头戏,缺了男主角杨立青怎么能行呢?因此编导特意加了一段戏,他被野司调到第十纵队,当副司令兼任师长,过了一把一线指挥的瘾,重新强调了一下主角的军事属性。此时的*军纵队副司令,对杨立青这个角色而言是一种定位下调,按照辽沈战役时的这个职务,建国后他是评不了上将军衔的,通常会是中将。
这个安排,可以说是动足了脑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第十纵队当时的司令员,在真实历史上是虎将梁兴初,此时他还没出任万岁军(东野一纵)军长。而恰好在那段时期,第十纵队只有司令和政委(周赤萍),没有副司令一职。如此一来,剧中的杨立青这样一个虚拟人物被安排在副司令位置上,就没有人能挑出毛病了。杨立青担当此任。既达到了编导要的剧情效果,又与真实历史不冲突。
所以在剧集末段,我们可以看到杨立青的肩膀上扛了两颗星,也就是开国中将军衔,与相关影视剧的拍摄规则不冲突。如果按照电视剧前半部分的发展脉络,那杨立青的军衔是打不住的,他的表现太神勇了。到了解放战争时,干脆让他去干后勤,关键时刻再出来当一下纵队副司令,职务不那么高,这样一来1955年授予中将就显得不太突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