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史涓生向子君提出离婚时,子君一下子崩溃了。
唐晶赶上门来,第一反应不是安慰子君,而是先向她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
史涓生已于半年前出轨,他是铁了心的要与你离婚的,现在你应该想的,不是在这里伤春悲秋做无谓的挣扎,而是想应该如何为自己争取相应的利益。
并且,她还劝慰子君,做事不要冲动,一定要冷静,因为,她并没有自己想象的这么坚强。
子君恼恨于涓生的抛弃,并向唐晶解释自己没做错什么,可唐晶却开始了她的客观冷静:
错是一定有的,世上有几个人原因认错呢,自然都是挑剔别人的不是。
唐晶作为好友,并没有给她做无谓的安慰,却是来负责摇醒她的:
“我当然帮你,就是为了要帮你,所以才要你认清事实真相,你的生命长得很,没有人为离婚而死,你还要为将来的日子打算。”
“子君,你若不认清过去,对将来就一筹莫展了。”
子君不肯相信这话,并为唐晶的直言不讳表示愤怒。
唐晶也不客气,她直接拎包走人,并不理子君这种在愤恨之下做出的行为——因为她相信,在不久之后,子君便会自己找上门去。
这想法果真应验了。
后来,当子君寄希望于自己的亲人,于自己的公婆,却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变了。
子君的母亲得知子君离婚了,毫不犹豫地选择斥责他,并显出了自己功利的一幕;妹妹子君则整天嫉妒她嫁了个好男人,甚至不惜暗地里诅咒;她的公婆上门来,她以为他们是来替她主持公道的,却没想到,这两位平时看起来面慈心软的老人竟是来跟她抢孩子的……
连她自己都不得不承认一件事:
每个人都变了,除了唐晶,每个人都除下面具,露出原形,我受不了。
身边的每个人都变了,唯独除了唐晶。
子君这才开始醒悟:
真正的好友,都是会向自己说出“诛心之论”的。
于她而言,唐晶永远是公正的。
她总是站在最客观理智的方面去评判事情,并指出双方的问题,以便进行反思。
她明白,如果不是真正为她好的好友,根本就是说不出这话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