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只是暂缓,中央军委给出的作战计划是,要求叶剑英在1950年2月以前开始行动,但叶剑英吸取了金门作战的经验之后,制定作战计划更加谨慎。
叶剑英先是联系了海南岛上琼崖纵队的司令冯白驹同志,向他了解岛上国民党的兵力部署。
冯白驹接到叶剑英的电报后高度重视,立即派出琼崖纵队的副司令马白山,带领了一个连的兵力偷渡到达广州,当面向叶剑英汇报了国民党的驻军情况。
计划延迟,韩先楚提出大胆计划“金门战役”的失利,让蒋介石在台湾获得了喘息的时机,同时也让他意识到解放军在海军和空军方面的不足。
这一发现让蒋介石大喜过望,他们在固守台湾的同时,也看中了海南岛作为中国第二大岛的优势,企图将海南岛也牢牢攥在手里,成为他们的跳板。
1949年12月,国民党在海南岛集结了陆、海、空三个军种共10万余人,又调来各类舰船50艘、作战飞机45架,在海南岛组成防御力量。
这些部队和物资都由薛岳指挥,他经过几个月的部署,在海南岛和琼州海峡形成了一个环岛立体防御体系,号称该防线坚不可摧,并将之命名为“伯陵防线”。
这些情况都被琼崖纵队的同志如数汇报给了叶剑英。
听到琼崖纵队同志的汇报之后,叶剑英仔细研究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海南岛战役可以打,但是要在做好充足的准备之下打。
中央军委同意了叶剑英的意见,延迟了海南岛战役的发起时间。
1950年2月,叶剑英在广东军区召开作战会议,邓华、赖传珠和韩先楚等人都参加了会议。
经过会议上的分析研究,广东军区最终做出决定,定于当年6月发起海南岛战役,会上他们还做出了具体的作战方案。
登岛作战,如何跨过琼州海峡是作战部队首先面临的问题,为此广州军区制定方案,决定到香港、澳门等地购买先进的船只。
不过负责采购的同志不幸暴露,港澳的船商在英美等国势力之下,不敢向解放军出售船只,购船计划只能搁浅。
缺少机械动力的船只,就只能靠木船渡海,这给作战又增加了难度,金门作战失利在前,叶剑英为了确保作战万无一失,只得重新谨慎考虑计划的周密性。
此时四野下属的40军军长韩先楚将军站了出来,向叶剑英提出了一个“各个击破”的计划。
韩先楚认为,海南岛的海岸线很长,可以先派出小股部队偷渡过去,如果首战得利,再派出第二股、第三股,以此类推。
等这些先期到了海南岛的部队打出一定优势后,再让大部队出动,和岛上的部队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海南岛。
韩先楚这个计划还有一个最大的倚仗,就是冯白驹同志领导的琼崖纵队,有他们接应,肯定能事半功倍。
这个大胆的计划于当时广州军区制定的作战方案有很大的出入,因此一开始没有得到重视和采纳。
军区这边还是想以大规模作战为主,韩先楚数次建议未被采纳后,他立下“军令状”表示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