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
在位期间,他赐天下吏民以酒、帛、牛,振贷的钱物免收;视察多地,减少甚至免收田租;派将军赵充国、许延寿降服西羌;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各国;巡行天下,关爱孤寡,查看吏治得失,发现举荐品学兼优的人,严格查治腐败现象,整风官场。
在汉宣帝的种种措施下,汉朝出现了中兴之治,百姓赋税减少,政治腐败减少,边境战事平息,让汉宣帝深得民心。
汉宣帝作为中兴之主,的确是一位很有谋略的人,面对自己手中微弱的权利,他没有着急,没有急于求成,甚至没有表现出渴望,他一直在忍、一直在规划。大臣们也知道汉宣帝不是一位无能的皇帝,因为他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使得他能够体会到人间疾苦,所以他在位期间多次改革、大赦天下。
霍光像
铲除霍家,任用宦官"风平浪静"的汉室王朝很快被打破,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
霍光去世意味着汉宣帝要开始收权了,他采用的是温水煮青蛙模式的手段。表面上,没有什么动作,给了霍光帝王葬制的规格,亲自前往吊唁。实际上,汉宣帝,已经将一步步怎么走都想好了。
在霍光去世后,汉宣帝下诏免除了霍光子孙的赋税、徭役。一个月后,汉宣帝宣布将张安世升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这其实是个障眼法,因为张安世是霍光一手提了上来,所有人都以为接下来汉宣帝要提拔的就是霍光的亲信。
汉宣帝画像
实际上张安世虽然是霍光提起来的,但是汉宣帝年轻时曾经帮助过他的哥哥刘贺,所以张安世十分感激汉宣帝,因此想要报恩。在他的帮助下,汉宣帝取消了奏章副本,发展的自己的脉络,逐渐笼络权利。
紧接着,汉宣帝把霍光的两个女婿调离京师。几个月后,汉宣帝又将霍家的几个亲信调离京师或换掉重臣位置,霍家已经感觉到来自汉宣帝的危险了,因此在霍禹的带领下,霍家想先下手为强。
公元前66年8月,霍禹谋反,想要篡位自立为帝。汉宣帝忍耐数年,终于等到了可以铲除霍家的机会,于是,在霍光死后仅三年,汉宣帝便以谋反罪将霍禹和霍家满门抄斩。
霍光一生谨言慎行、步步为营,走到权力中心,并给整个家族带来了无上的荣耀。但是霍家后代骄纵淫奢,不懂权谋,没有继承霍光的衣钵不说,反而一步步的落入了汉宣帝的圈套,最终葬送了整个家族。
影视剧中的霍禹形象
隐忍,成了汉宣帝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胜利的重要原因,霍光后代也正是因为不懂隐忍而遭满门抄斩。汉宣帝是一个有谋略的人,他一点一点架空霍家,由此可以看出他身上隐藏的野心。这其实也能对比出一个道理,如果时机和能力都不能满足野心时,就要沉下心来,好好历练,忍到时机来临,再绝地反击。
除掉了一任大名臣,汉宣帝就要培养自己的权利中心了,他也需要大臣,那么他会选择谁呢?
除了前文中说到的张安世之外,还有一个人:丙吉。丙吉就是在监狱帮助汉宣帝长大的恩人,汉宣帝能当上皇帝,也有丙吉的帮助。两人关系特殊,宣帝对他十分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