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普通人则因生活处于经济的困窘之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中处处需要花钱,辗转腾挪而倍感艰辛,因而深感痛苦。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03最近重看阿城的小说《棋王》。
这个小说讲了一个“吃”和“下棋”的故事,主要刻画了主人公王一生在上山下乡时期,在困窘的物质生活中仍然醉心于下棋,并从中找到人生目标和意义的故事。
王一生生活中有两件重要的事,吃饭和下棋。
王一生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
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
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吮净,拿水把饭盒充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的呷。
看王一生吃饭的模样,真正明白了老祖宗的那句话,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在小说中,他有一句名言:何以解忧,唯有下棋。除了吃饱肚子,王一生的追求就是下棋了。
能吃饱,然后还有象棋可下,人生夫复何求?
王一生和其他知青不同的是,他对“吃”的追求停留在温饱,将吃看做是生存之本,绝不追求满足口腹之欲。
他一直是这么做的,从童年开始就了。
幼时放了学,先做功课,完了就下棋,帮母亲叠页子不动脑筋,他就在脑子里走棋,有的时候魔怔了,会突然一拍书页,喊棋步,把家里人都吓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