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案件”回归观众本身,在看剧的过程中大家幡然醒悟,人生十字路口,你看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你相信什么,就会选择什么。
而这些最终构成了一个人的人生。
第三部| 《去有风的地方》8.6分
苍山的风伴着洱海的水,打开《去有风的地方》的序幕,让人有种立马想要放下工作,去云南小院听歌喝茶的冲动。
《去有风的地方》真的很“慢”,慢到人心生向往。
慢到一个扎染,一个刺绣、一个木雕的场景输出,都能把人裹进满满的地域风情中。
刘亦菲“一壶清茶许流年,半巻闲书慰平生”的松懒闲暇,加上治愈的画面,心旷神怡的场景。更是给当下焦虑的年轻人心中,播下了一颗“慢下来,去大理”的种子。
值得强调的是,《去有风的地方》是慢,不是懒。
云南的寂静小院里,依然有怀揣梦想的酒吧歌手胡有鱼,还有日夜兼程的网络写手大麦,以及努力搞事业的烧烤店老板,开旅游车过市里却心怀希望的村民。
《去有风的地方》是包裹在爱情之下的田园治愈剧。
它让观众憋闷的生活,有了透气口,它用真实,治愈了现实。
让疲于奔命的年轻人透过《有风》,看到了人生的不同面向,无限可能。
第二部 |《三体》8.7
《三体》的翻拍,绝对是对原著的尊重。
于和伟的史强,张鲁一的汪淼,几乎都是从原著中走出来的一样。王子文,陈瑾的贴脸剧,更是原著的角色原型,而且较于原著,剧中人物细节更丰满。
书本中涉及的游戏,剧作也用强大的特效展示出那种宏大的场面,无论视觉效果和特效制造上都很细腻。
而剧中台词几近扣书。对于烧脑的理论,剧组用动画做了填充,凡是书友迷惑和头晕的内容,也被剧组巧妙瓦解。
总之,书中所见所想,都被电视一一呈现。让观众忍不住叹一声,这就是我想象中的《三体》。
硬核的细节,思考的维度,演员的投入,都蕴含进剧中的精神内核里,都值得反复回味。
不得不说,影视化的《三体》是中国科幻片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