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从一个普通家庭的视角着手,讲述对人工智能觉醒后对于伦理问题的思考,出乎意料的反转,使得不管是观众的观影感受还是对于人工智能伦理问题都有了更加深刻思考。
优秀的科幻电影作品,往往是可以震撼观众的视觉与心灵的,由埃里克·海瑟执笔的《降临》就是其中之一,影片以全球的视角来看待外星人的入侵,不仅刷新了我们对于宇宙的认知,其中主旨发人深省又震撼人心。
而如今埃里克·海瑟执笔的这部《灭绝》,场面一样的恢宏浩大,但其这部影片却是由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的视角来的看待外星人的入侵以及有关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以小见大,引人深思。

《灭绝》的剧本在科幻电影中是富有新意,情节曲折引人深思的,影片在男主“噩梦”的“预言”中开始,在昏暗的夜色下,“外星人”突如其来袭击以及周围充满科技感的建筑被炮火摧毁后的残檐断壁,都给予观众一种压抑感以及在未来面对末日降临时的独特美感。

男主的自白也预示这场梦境的不同凡响,引人思考:
世界从不停下脚步,只会不断地更新、进步,我们每天都在重复工作、生活、家庭,但我们是谁,我是谁?你自以为了解的美丽妻子,可爱的孩子以及自己的老板可万一不是这样呢?真相,一旦被人知晓,将会改变一切。
影片这样开场似乎与《盗梦空间》的开始有些相似的。首先从梦境中引出之后的剧情,而男主刚开始的自白给予观众期许——它必然不会只是讲述面对未知入侵,一定会带来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

由于男主彼得经常性地梦到到有未知的入侵以及家人在炮火下的情景,为自己的家庭以及工作都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
于是,影片就在妻子的怀疑,孩子的不满以及彼得自己寻找真相中进行着,真实与梦境的交织,透露着影片的开始似乎不同寻常。
解决由梦境带来的家庭矛盾与寻找梦境中的真相,这两者的取舍成为了影片发展的导火索和推进器。
埃里克·海瑟不愧是科幻电影的金牌编剧,在营造末日来临前紧张、压抑的气氛时,也没有松懈对于男主个人情感变化的描述与演绎,强调了这部影片剧情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