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在毕业讲话中提到“头顶国徽的职业不多,警察就是其中之一”,也与警徽这一关键道具暗相呼应。
警徽同时也承载着情感的传递和表达。
陈父死后,陈母一直贴身收藏着他的警徽,又转赠给了林泽。而陈梦也在火场中捡到了林泽贴身带着的警徽。后来当她见到失忆的林泽,又取出警徽要交还给他。
就像那首老歌唱的,“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头顶国徽为国奉献的不只是人民警察,他们的家人也同样付出良多。
一直到片子结尾处,林泽的自述:“我叫林泽,滨江警察学院第七届毕业生,谢谢这一年多以来你的陪伴,见证了我从一个实习警员,变成了一名真正的警察。也见证我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你是我的奇迹”。一头一尾整个主题立意完成闭环衔接。
类似的小道具还有戒指,泡泡糖和薯片,拉面等等。
梦境和小道具的有效运用,使得整条感情线愈加节点分明,气脉贯通。
二、演技:
1,男主林泽
这个人物塑造的难点之一在于既要清晰地表现出人物成长的层次感,同时又要兼顾人物在失忆状态的特殊性。
前期的学生气。后期的精英感。接受陈梦前的理性至上,接受陈梦后的逐渐感性,丢失五年记忆回归绝对理性,再到找回记忆,重回理性和感性并存。
林泽是失忆,而不是精分,所以林泽和乔英泽(男主卧底期间的化名)身上既要有特性,更要有共性。
演员将这个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情感,状态和气质处理得既调和统一又层次分明。
难点之二在于这个人物情感封闭而理智,因此他的情绪在总体上是相对稳定而内敛的,不能有过于外显的表达和大的起伏,考验的是演员借助眼神,细小的面部表情和细微的肢体语言塑造人物,传达情绪的刻画能力,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比如,林泽给母亲打电话一场戏,小心翼翼地渴望团聚,得知无法团圆后眼里的光华瞬间黯淡,面部没有不符合人物性格的皱眉苦脸式的大表情,从希冀到失落的所有心理转折都靠眼神和微小的表情来完成。

这个片段虽然很短,但对人物情感设定的进一步丰富和刻画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后面男女主角感情线的发展做了充分地铺垫和支撑。
哪怕在全剧中两段情绪上的高嘲戏(防和谐),演员对情绪的表达依旧是符合人设的节制和内敛,而不是释放和炸裂。就像何冰老师说的那样,“是控制情绪,而不是释放情绪。”
第一段是林泽在洗印店暗房中看到旧日照片恢复记忆的这场戏,他的台词只有三个字,所有的冲击,震动,痛惜,到最后电话响起时的强行控制等一系列的情绪全靠眼神,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