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一面才是魔动闪霸?或许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自己也迷失了。但我们永远需要明白两点:在大众文化的竞技场上,杂耍一把、赚些吆喝,从中获益的是杂耍者本人,而非说唱本身;不断强调后天的基本功,则更像是在为平庸的天赋遮羞。
同时,“New Wave”热度不会是持续的。当新鲜感褪去,过上一段时间,便会有更具新意的“New Wave”出现。去年很多人被Doooboi的“rainbow baby uhh rainbow rainbow baby uhh”洗了脑,而如今这句话却再没有人提起。
魔动闪霸本身,在几个月的“冷却期”后,热度也大不如前。无数典型的案例都论证了一个事实:单凭一首Hit Song只能解决观众短暂的兴趣需求,以歌词内容及质量驱动说唱爱好者入场,才是热度的“保鲜良药”。

能被推成“神曲”的作品,内容必须具有延展性和表演性,应当给用户留有想象和参与空间。它们通常歌词通俗、旋律洗脑,再加上不自觉流露的内涵。但面对着流量的更新,它们终究难逃“月抛”的命运。
和《对手》拥有同款“月抛”命运的歌曲不在少数:《开心真Giao》、《Follow Me》都在其列,它们都曾轰轰烈烈地俘获群众,而后过早面临被遗忘的境地。
在当下大数据主导的时代,简单粗暴地迎合用户喜好,成为了音乐推荐机制的核心。但这个机制导致的结果就是:爆款歌曲层出不穷,然而歌手想要火,没那么容易。
这些热门歌曲的原唱们,彻底沦为“快餐时代”的附属品,他们随着歌曲的爆红出现在大众视野,又随着歌曲的热度消失而被人遗忘。

而我们的主人公魔动闪霸,也没能抓住当时的红利。当《乘风破浪的姐姐》改编《对手》时,魔动闪霸的热度顶点早已过去。而后两人在节目中被拆开,单打独斗的aZi被过早淘汰,更加速了魔动闪霸的热度降低。当说唱综艺们纷纷用边角料博眼球,正好说明了说唱本身的乏味。
风潮过去,唱歌的人还是要面对自己。魔动闪霸要面对的危机既来自外部环境,也源于自身现实。“新风格”、“意识流”是他们的特点,和其他rapper相比,他们的歌曲风格规划中,已经摒弃了传统说唱风格,甚至是为了“新”做出更多让步。

不可否认,对于想开拓市场的rapper来说,说唱风格只是暂时的问题,观众才是未来的方向。既然魔动闪霸主动去触发了“新风格”的危机,也就一定有观众去倒逼rapper、市场、环境甚至说唱最原始的规则去做出改变的时刻。
与他们自身相比而言,做到何种程度才算是好?观众和市场在见识过了他们的巅峰过后,还能否对他们的新尝试有所包容?在《对手》和《魔动北极星》成为快消歌曲后,要做到不被市场的洪流埋没,魔动闪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