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话。
这一切与肤色与种族没有关系,核心点在于“不合适”。
就像这位暴躁黑人老哥所表达,就是不喜欢。
他们希望的是原创的黑人公主,是具有代表性的人,而不是简单的把原作肤色改动。
显然,看似为讨好某一群体而做出的意识表达,实则只是好莱坞单方面强加意识的病态心态。
04、从《小美人鱼》身上,我看到《流浪地球2》式的双标案例从《小美人鱼》票房在华遇冷、却引发部分欧美媒体跳脚一事,我想到了年初《流浪地球2》在欧美的舆论风波。
事实上,两部电影在欧美媒体口中的“形象不同”,本质上也是一种“欧美式傲慢”的体现。
这种欧美式傲慢,体现在小破球身上就一句话:
我们(欧美媒体)觉得你不行,你就不行!
年初,剧情内核和特效水平堪称上乘的《流浪地球2》上映后口碑全线走高。
但在肉眼可见的质感面前,一些欧美媒体不仅拒绝承认作品水准,还阴阳怪气起来。
《纽约时报》就尖酸地批评该片叙事想法愚蠢可笑,情节脱离现实,甚至只给了30分(满分100分)的超低评价...
而另一家名为《Common Sense Media》的媒体则从意识形态入手,批评《流浪地球2》民族主义情结浓重,“让人感到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