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这条街东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长。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于是城里的烟叶行业就发展起来了。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故居位于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的梅兰芳故居,原为庆亲王府的一部分。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位于什刹海西岸前海西街18号,原是恭王府的马号,郭沫若于1963年至1978年逝世前在这里居住了15年。这里是一处环境非常好的四合院,在名人故居中除了宋庆龄故居外,是比较好的一处四合院。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故居原是清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这是一处典型的中国式庭院,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逝世。

历代在什刹海畔居住过的文化名人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米万钟及诗人三兄弟袁崇道、袁中道、袁宏道,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等。纳兰性德居住的大学士明珠府(后为醇亲王府、宋庆龄故居)有一“渌水亭”,纳兰性德经常和文友在亭内饮酒赋诗填词。什刹海和文学家曹雪芹有关。有红学家认为,恭王府花园就是大观园。恭王府的前身是和珅的府邸,而和珅府之前这里原是曹家的宅院,只是当时的房屋院落较小。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尚待红学家们考证。恭王府的北边有大翔凤胡同。胡同内6号是一名叫“水井坊”的院落,院内现有一口水井,传为曹家用过,这里也是曹家的房屋。不管这两处是否为曹家房屋,但多种资料中都有曹家在内城有房屋两处和南城鲜鱼口有房一处的记述。

茶棚
茶棚都设在柳岸荷丛之间,用芦席架起一座座高于堤岸的棚榭。下面是坚木支架,插在河泥中,上铺木板,顶盖芦席,好像一座座傍水高台。高台边缘,伸向水面,俯视荷塘,均在眼底。这就是什刹海茶棚纳凉“胜境”。芦棚虽设备简陋,内部布置也还舒适。考究一点的,一律用藤椅,桌上铺白布。这种茶棚沿堤大小不下十余处,座客常满。
苏造肉
苏造肉来自清宫,是清宫里一味家常菜。清亡后,由原来厨师将此法传到民间,从此北京有了苏造肉。苏造肉是什刹海集市上的一样名菜。什刹海集市卖苏造肉的也是设在席棚内。有酒有菜,还兼做一种“肉饼”。这些小饭馆的席棚,多设在人行道之西,席棚背后就是直射的西晒太阳。
莲子粥
莲子粥,粥用糯米烧得浓淡得宜,粥内的莲子粒粒可数都浮在粥面上,再点缀上各种蜜饯。加糖,香滑甜糯,灿然可观。所以称为八宝莲子粥。因为是暑天,不用热粥,大多温凉适口,吃下不会出汗,所以很出名。开始是个挑担的,后来发达,也搭棚设座,兼营外送了。在茶棚中吃茶,可以叫来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