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羊的性格比较憨厚温顺,受人喜爱。
但司马迁在《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里却说:“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凶猛如虎,违逆如羊,性贪如狼,倔强固执因而不能指挥调派的人,一律将他们斩首”。

网图
这是楚军上将军宋义颁布的一项令人费解的命令,为什么在宋义眼中,羊是违逆的动物呢?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狠如羊”呢?
我们先看这句话的背景。《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楚怀王提宋义为上将军,令他带项羽他们救被秦军攻打的赵国。
在作战中,两人作战方略发生分歧,项羽桀骜不驯,不听从宋义指挥。宋义为了压制项羽,就极其严厉地讲了这么一段话:“其猛如虎、贪如狼、狠如羊、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猛如虎,贪如狼”好理解,可是为什么说“狠如羊”呢?下面请我为你逐一做解。

首先,要理解这个“狠”字。
在《史记》里“狠如羊”原本是“很如羊”,很多读者就觉得“很、狠”是通假字,是“凶狠,狠毒”的意思,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这里的“很”是违逆,不听话,也就是倔强jiàng,固执的意思。

电影《鸿门宴》里的项羽
宋义这句话就是在警告项羽,你的部下如果像羊一样倔强固执不听指挥的,通通都要砍脑袋。
在现代人的固化印象中,“很”只有副词一个用法。表示程度深,意为“甚”、“非常”。但在很多古文里都和《史记》里的倔强固执一个意思。
许慎《说文解字》中对“很”的解释是这样的:很,不听从也。一个注释:行难也。另一个注释为:盭也。
“行难也”,也就是不听从,不好好走道,引申的意思就事情难执行下去。“盭也”,“盭”读“lì”,同“戾”,即乖戾。这应该是“很”的基本意思。
再如:
1、《国语•吴语》:“今王将很天而伐齐。” 韦昭注:“很,违也。”
2、《庄子•渔父》:“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
3、郑刚中(注:南宋抗金名臣)曰:不用命者,皆狠而不率之人,令小子斩羊以示之。羊者,至狠之物。宋义曰“狠如羊,强不可制者,皆斩之。”此类是也。
在这些古籍的注释里,“很”的意思都是倔强执拗而不肯前行。发现了错误不改正,别人越劝越来劲,这就叫做“很”,与“狠”之“凶恶、残忍”的含义没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