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开始走向了统一东亚大陆的进程。
此时的吐蕃地区被分为了乌思藏(西藏)、康巴(西康)和安多(青海)三部分,乌思藏又分为了前藏、后藏和阿里三部分,前藏是拉萨和山南地区,后藏是日喀则地区,阿里在藏北高原上。
1240年,阔端部下道尔达率军远征吐蕃(蒙古人将之称为乌思藏),这只军队深入了吐蕃境内,最远到达了尼泊尔。在蒙古军队的威慑之下,吐蕃各部不得不臣服于蒙古。
此后,窝端邀请后藏势力最大的萨迦派寺主萨迦·班智达来凉州会盟,标志着吐蕃地区正式纳入了蒙古国的版图。
唐对吐蕃之战,就是唐代唐军收复被吐蕃侵占的西域和青海疆土的战争。此历时近200年的战争,大体分为4个阶段。
咸亨元年至圣历二年(670~699年), 吐蕃侵占了唐朝西域龟兹等4镇及青海大部分疆土,唐派薛仁贵等征讨均遭惨败。
圣历二年至天宝六年(699~747年),唐趁吐蕃国王与大相自残之机,收复了大片失地。
天宝十四年(755年)唐“安史之乱”,吐蕃卷土重来,一度攻陷唐都城长安。唐平“安史之乱”后,国力渐强,吐蕃力衰。
大中五年(851年)唐趁吐蕃再次内乱,张义潮率兵收复新疆、青海、甘肃等11州,西域龟兹等4镇及青海大部重属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