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经济危机的扩大和各国在初期纷纷构建关税壁垒的行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将在德国的资金撤走,依赖于国外投资的德国经济面临崩溃,工业产值下降了约40%,可谓是拦腰般的重创,而这直接导致德国大资本家的资金短缺、工人大量失业,截至1932年希特勒上台前夕,德国失业总人数突破560万,整个国家接近半数的工业瘫痪。
毫无疑问的是,这次大危机就是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温床,而德国政府当局的在大危机初期应对措施不当,实行无计划大规模的财政紧缩政策,使得政府丧失了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力,这更为希特勒的顺利上台提供了一臂之力。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十分严重。当纽约股票交易所在1929年10月“黑色星期五”崩溃时,它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力首先严重地震动德国。危机期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6%,下降幅度仅次于美国的46.2%,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农业生产下降了30%。经济危机使德国的社会局势更为动荡,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起来
2,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
德国对凡尔赛体系的不满与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经济危机是纳粹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德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历史传统是法西斯上台的历史根源。
纳粹党的宣传纲领骗取了德国广大民众的支持。
希特勒迎合了德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对凡尔赛条约的憎恶与反对,进行了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人民的支持。这是希特勒上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对纳粹党的支持。
所有这一切,都为希特勒的上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社会政治基础。
